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间(第1/1页)史上最强崇祯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俄国人的屋子看起来就是不习惯,殷双选也没有在屋里待多久,吩咐人将这房间里的西单独包到一起带回去以后就打算回程。

    “大人,这些毛子女人如何处置?”

    “要我,都扒光了带回去!”

    “这怎么行,要是这么做,咱们岂不是和那些毛夷成了一类人。”

    看了看这十几个黄毛俄罗斯女人,第一次见到这么“粗糙”女人的殷双选心中暗骂,这特么还是女人么,这不是猴子吗?

    还是自己媳妇好,乖巧又懂事,最关键的是长相清秀。

    后头的明军兵士们也对这些俄罗斯女人指指点点,都是各有各的看法,有觉得毛子女人鹤立鸡群的,也有和殷双选一样半点感觉都没有甚至还非常厌烦的。

    看到俄罗斯女人这个德行,殷双选自然没有半点兴趣,不过他也从亲身作战中知道了一些实情,看来这科伦堡只是俄罗斯人初步在远建立的一个据点,就连女人都有。

    这次若不是自己来的快,等他们立足稳定之后大明再想把这国土给拿回来,那可就难了,不别的,要是他们把这砖木结构城堡改建城砖石结构的,那就够自己头疼去了。

    这些俄罗斯女人虽然长得粗糙,没有汉家女人那股温柔劲,但既然她们落到了自己手里,再给放回去显然是不可能。

    殷双选留在这里花了一天时间将科伦堡重新变成废墟,确保俄罗斯人不能轻易复建科伦堡之后,才带着大批缴获俄军的物资和女人们大摇大摆的启程返回。

    在失去了科伦堡之后,俄罗斯在远再也没有任何据点,负责整个俄罗斯在远地区事务的优秀指挥官波雅科夫死于科伦堡,实际就相当于俄罗斯在远的初步殖民计划彻底破产。

    当消息传到硕磊这里,他也是震惊得不出话来,衮布也是连声他们当初选择与大明会盟真是选对了。

    俄罗斯来了四五百人,明军甚至没有出动大军,就只是派来了一直百余人的分队,伤亡数人就攻下科伦堡,将俄军部歼灭。

    俄罗斯人入侵远,这才仅仅来了几支股军队而已,就已经对喀尔喀的蒙古人造成深重伤害,所幸大明反应迅速,宣示了主权。

    对于喀尔喀蒙古的部民们而言,俄罗斯帝国是个超级强权,他们根无法与之抗衡,当哥萨克们在草原上驰骋之时,他们惊慌失措,背井离乡,急需一个能保护他们的强大后盾。

    现在看来,崇祯皇帝统治下的大明就是喀尔喀蒙古的靠山,明军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只为了帮他们消灭这些吃人生番。

    当俄罗斯人被明军部歼灭的消息传出来以后,车臣、土谢两部部民纷纷对大明感恩戴德,天可汗的英名与他手下明军的骁勇之名,很快就传遍了草原。

    大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示了在草原上不容侵犯的主权,并且传递给沙皇阿列克谢一个讯号,大明并非满清,如果开战,怕最后玩不起的还是你们。

    且不提蒙古这边对天可汗崇祯大帝的愈发爱戴,后者现在正有些犯愁,不知道从何时起,自己竟然近视了。

    这在现代是个问题,配个镜子就完事儿了,可在古代这却是个大问题,这时候到哪特么去找眼镜店验光配镜去?

    崇祯皇帝穿之前眼神好得很,没想到穿过来之后几年的功夫居然近视了,可能是这几年用眼过度太累了。

    当然,现在仅仅是有一丁点近视,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崇祯皇帝估计现在自己也该有个五十度一百度左右,影响还不是很大。

    这是个两难,要处理国事就免不得要看折子,原那个崇祯皇帝有很好的习惯,所以眼睛一直保护的很好,而现在这位就不一样了。

    现代穿过来的他,压根就没在古代想到近视这个问题,平时看折子时候的习惯也不是很好,现在就有点难受了。

    看折子和熬夜处理国事会加重近视,要是不看,好不容易转好的形势怎么办,那可是片刻耽搁不得。

    自己既然近视了,那就得重视这个问题了,迫不得已,崇祯皇帝找来洋人汤若望和南怀仁,询问他们此时西关于给近视眼配眼镜的问题。

    一问才知道,此时的西实际上已经有了熟练的眼镜制造工艺,可大明还没听有谁会做,崇祯皇帝只得让三厂一卫动用情报去明察暗访。

    番子们的作用再次体现出来,十几天的时间,国各地各种在镜片面有些才能的人如雪花一般被呈到御前。

    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具有真才实干的,也有许多滥竽充数骗钱的,崇祯皇帝想找一个领头羊推进大明的镜片工艺,所以一直都没下旨决定。

    这天,吴县的锦衣卫百户上了一道折子,是在江苏吴县有个年仅二十岁的青年人才附和人选,这个人叫孙云球。

    孙云球出身于一个已衰落的官宦之家,可以一家都是很有问,其父孙志儒,崇祯查阅档案发现曾做过福州、漳州知府,祖上最高还干过巡抚。

    孙云球其母叫董如兰,是个有知识的妇女,历史上孙云球著作《镜史》的序,就是董如兰写的,只不过这孙家运气很差。

    孙云球年幼时,家道尚且殷实,不过当时江南流行结党,复社子到处抓人入社,宣讲经义,孙云球无心结党,又因此遭受复社报复,无法专心研究,便与父母商议后决定迁居苏州虎丘山畔。

    据这个孙云球自幼聪颖异常,十三岁时岁即考入吴江县乡,人称神童。

    锦衣卫还查到,他不仅研究古史经验,从西传入的数知识,探讨测量、算指、几何之法更是他主要习的向,除此之外,他还于器械制造。

    崇祯皇帝没有急着去召见孙云球,他在等一个消息。

    几日之后,几匹快马分批入京,将几道折子呈到御前,却是吴县的县令和厂面传来消息,印证了锦衣卫在此之前的消息。

    吴县县令的折子上有这么一句话:“于测量,凡有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厂还查到,孙云球为了校准自鸣钟,在十四岁那年与家人研究制造了一种名为“自然晷”的仪器。

    这种仪器有点超前,可以根据日影定时刻,起初很多人只是抱着不用白不用的想法,然而经过吴县百姓的多年使用后证明,以之判定时刻,十分准确且误差极。

    此后,年仅二十岁的孙云球一时之间声名鹊起,直到如今被锦衣卫和厂发现,将他推荐给崇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