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入选国家队(第1/2页)天生就会跑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1年8月1日,新加坡。

    从前两天开始,整座新加坡就进入到了一种沸腾的状态,城市街头到处都是吉祥物和r两个吉祥物的身影。

    8月14日至6日,第一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新加坡举行,这是第一次国际奥委会的大型运动项目在南亚举行。

    青奥会的概念是由奥地利人约翰罗森佐夫于18年首次提出这一想法,但国际奥委会起初并不赞成举办青奥会,一个是担心青奥会的出现会使得不少年轻运动员训练运动过量,另一个则是成太高。

    一直到了7年,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于7年7月6日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11届国际奥委会会议上正式宣布了青奥会的计划。

    当时11个国家参加了青奥会主办权的竞选,最终新加坡以53票的成绩胜过了莫斯科的44票,成为了青奥会道主。

    届青奥会共吸引了来自4个国家的约36名年龄在1418岁的运动员,参加了6项体育项目的1项赛事。

    新加坡当地为青奥会准备了18个比赛场地,其中田径场地是著名的浮动的滨海湾体育场。这是一个浮动在海面上的体育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浮动平台。

    超过三万个现场座位,因为新加坡国家体育场于前两年拆建翻修,成为了这届青奥会的主体育场。

    不过滨海湾体育场的场地虽然很大,能够举办一场足球比赛,但并没有设置跑道,田径赛事并没有在这里举行,而是在距离城市中心的碧山体育场进行。

    碧山体育场现场有六千个作为,上午1点3分,整座体育场内已经是坐满了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

    “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出你应有的水平就好了!”

    陶江龙站在看着已经热身完毕的谢正,伸手轻轻给他拉了一下衣领,“这次呢,有国家队的几位教练过来看,你一直想进国家队,现在机会已经摆在眼前了。”

    “真的吗?是哪位教练过来?”谢正穿着一身红色的短跑服,虽然年龄不大,但身高挺拔,只有一股子年轻人的锐气,听到陶江龙的话后,不由眼睛反光。

    “你激动个什么劲,忘了我怎么跟你的了?”陶江龙轻拍了一下谢正的肩膀,面色微微一板,“每逢大事需静气,是大型的比赛,情绪要稳住。”

    “知道了。”

    谢正挠了挠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看得陶江龙有些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再次开口道:

    “我知道他们有人过来,但是不是这场比赛就来,我可做不了准,预赛而已。跟你这个不是要给你压力,而是让你自己心理有点准备。”

    “嘿嘿”听到陶江龙这么一,谢正顿时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我觉得应该会是袁教练过来看我的比赛。”

    “好了,别想这些了,准备上场吧!”

    陶江龙看着这位自己退休前最后的弟子嬉皮笑脸的模样,忍不住笑骂了一声,“皮猴子,你要是跑不好,可别怪我不放人。”

    “放心吧,教练!”

    谢正跑着朝旁边检录区向跑去,听到陶江龙的话,又转过头,行了一个军礼,接着才继续跑着离开。

    看着谢正离开的背影,陶江龙才慢悠悠的从旁边的椅子上捡起了自己随身带着的保温杯。

    虽然新加坡的天气很热,但他肠胃受不得冷,几十年下来的习惯,即便大夏天也是喝温水热水。

    轻轻抿了一口茶水,砸吧了下嘴,陶江龙才沿着通道,朝碧山体育场观众席最下的教练和媒体席位。

    体育场内此时气氛已经发热烈了起来,届青奥会男子米的预赛即将开始,整个场馆虽然不大,但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还是有不少。

    “陶教练,这边!”

    陶江龙的身影刚一出现在教练席,就看到一个身量不高的男子就冲着他招了招手。

    “袁指导,没想到你今天就过来了!”

    陶江龙看着这名男子,脸上浮起了笑容,开口招呼道。

    “人才难得,这不刚好跟队过来,怎么也得来看看,这谢还没进我们国家队,但我可是已经听不少人过他的名字了。”

    袁郭华爽朗地笑着回答,他这话还真是没有带什么水分,国内出色的年轻田径运动员,他心里基都有数,虽然他从粤省要比其他省份多选拔了几名短跑选手。

    但这却不是他只为了自己省份输送人才,而是他出身自粤省,那边的关系络要比其他地强得多。

    再一个粤省身总体的短跑水平也要强一些,这些年进入国家队的短跑项目的运动员也会多几个。

    不过同样的,他对于其他省份的短跑运动员也是不遗余力的搜罗,国家队内部对于他的评价是能够跳出地域局限,为国家队发现和选拔最适合的队员。

    “我是想躲都躲不了你们!”

    陶江龙闻言笑着摇了摇头,谢正进入国家队这个事情,他知道是基上是板上钉钉的了,不论是队里,还是谢正人的意愿,其实都想进入更高的平台。

    但在他的心里,他一直是不那么愿意让谢正进入国家队,一面是谢正现在的年龄还,在他看来还有足够的时间再打打基础。

    另一面,可能也是因为他快退休了,最后带的一个弟子,难免有些心软。这点和大多数的老人一样,总想将其留在身边。

    但雏鹰总会长大,需要更广阔的天空去任他驰骋。

    “陶教练,现在时间刚刚好。”

    袁郭华对于陶江龙的话,也不在意,老教练嘛,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特别是快要退休了,只是现在的情况还是不太一样。

    顿了顿,袁郭华又继续道,“现在是1年,谢是还年轻,但他成绩的上升势头很好,现在跟着国家队训练,明年是世锦赛,打磨一下,后年可能就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了。”

    “接力队现在是怎么一个情况?就那么缺人?”

    陶江龙心中其实早已经动摇了,不过话到嘴边语气还是让人听着有几分刺耳。

    袁郭华笑了笑道:“人是不缺,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呐。现在接力队第一棒的苏丙天和第二棒的章裴孟都很成熟了,第四棒叶钦这个就不用我了,整个队伍他是核心。现在就是还欠缺一个第三棒。这不是我们国家队没人能跑了,而是要一个水平高有潜力的不容易。

    我要的也不是现在,要的是两年后的奥运会,五年后的世锦赛,六年后的奥运会这样的运动员才是我要的,才是我现在要开始找寻培养的。”

    “你这个总教练果然真是未雨绸缪啊!”

    陶江龙皱着眉听完了袁郭华的话,心中也是一阵感慨。国家接力队总教练,带出了一系列出色的短跑选手不,就是接力队在他手上一跃从亚洲水平,提升到了世界前列。

    这里面固然有除了一位超级选手的因素,但从其他选手的训练水平和赛场表现来,足可见一斑。

    而且去年在粤省羊城举办的亚锦赛,中国队在男子41米接力项目,叶钦没有出场的情况下,同样战胜了日队,拿到了一枚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