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变化中的东都(第2/2页)唐朝生意人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到了证实。

    李之很是欣慰,对段清文提到的鼻鼻烟膏一事,也提出了疑问:“酒坊那里的十几缸不过卖的?”

    “近一年来,烟膏销量每个月都在翻倍增长,那十几缸也撑不了一年,后续的制作又需要至少一年的醇化期,中间会出现几个月的断源!虽然另行做出了十缸料,却远水解不了近火!”

    “今晚吧,我连夜给你制作些。”

    有体内真元催化,就可省却了醇化过程,李之打算今晚组织起更多人一同加入进来。

    谭师傅也在当场,“这一次给你们带来千只鼻烟壶,足以应付一年了吧?”

    段清文苦笑道:

    “老爷子,那是以前,如今每个月都会有几十、上百只的数量暴涨!一些低档次的,由公主殿下托付给宫内琉璃厂制作,现在是严重缺乏中高档次的玉质壶!”

    每一月或两月,都会有专人负责前来供货,目前专管此事的是邢大头与两名大师级,后两人来自天柱山雨霖观。

    在正清文绮堂,琉璃质地鼻烟壶仅属于最低档次,不像市面上越来越多地模仿者,寻常木质、铁质都可当作用料挖制。

    那些琉璃壶在他们手中反而成了高档货色,就因琉璃制品在大唐尚属于新生事物,而且没有关系,绝难购买到。

    “看来鼻烟已经在广泛流行起来,这才三年不到,我原本以为最少需要五年时间!”

    李之之前的估算,算不上重大失误,盖因大唐年代,民不聊生还是占据社会主流的,有权有势者毕竟是少数,贫苦人近乎随处可见。

    “是那些仿制品的跟风所导致!普通木质的壶体,低劣烟膏品质,满足了很多能力不足,却追崇潮流的那一批人。于是执有者之间的相互攀比,就更令这股风潮势不可挡。”

    段清文的分析,引来李之的认可:

    “但此等风潮总有个良莠不齐的泛滥隐患,我们正清文绮堂再是销售量大减,也绝不参与低劣品的行列,而且购买烟膏者,需得拿相应的烟壶佐证,万万不可无限量的供应下去!”

    “这样会不会对销量产生巨大影响?”段清文颇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