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汝南郡王的诗会(第1/1页)回到北宋当大佬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周侗在满城的叫骂声中,也暂时躲起来了。

    始作俑者甘奇,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叫骂之人,却喜笑颜开。

    相扑场的收尾工程还在继续,不过那高大雄伟的相扑场,却已传遍了汴梁城。

    相扑场的雄伟,如一座高大的城池一般,若是把几个出口堵住,当真可以作为城池来用。

    如此的场地,让“天下第一武道会”更加名副其实。来只是甘奇临时想的一个噱头,而今有了这么一座巨大的相扑场,似乎那些汴梁豪杰们,真觉得这里就是争夺天下第一的地了。

    这倒是甘奇头前没有预料到的。水军依旧在行动,传言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因为打败了谁人,如今更加嚣张起来,天怒人怨。

    如今这大哥坊,不仅有人来寻周侗比斗,还有更多的人来问能不能把举办天下第一武道会的时间提前,许多人已经摩拳擦掌等不及了。

    甘奇倒是想把时间提前,奈何工程进度不允许。

    在大哥坊的甘奇,忽然听得家中有人来报,苏轼来了。

    甘奇连忙从码头而回,苏轼已经在甘奇家书房里坐了许久,正在翻看甘奇家的书籍。

    见得甘奇进门,苏轼也不寒暄,直接开口道:“甘兄,你家中藏书当真不少,许多杂,我是见都没见过。”

    甘奇闻言也不在意,只道:“苏兄若是看中了哪,带回去看就是。”

    甘奇家的藏书,才是这个家庭最大的财产,远比那两百亩地值钱,也比甘奇住的这座宅子值钱。这个时代的书,都是人工抄写,费时费力,上好的笔墨纸张也值不少钱,一书的价格可想而知。

    家中藏书,一半是甘奇的父亲省吃俭用买的,还有一半就是甘奇的父亲几十年来亲自抄写的。官处,究老师家里,同窗好友家中,到处都是甘奇父亲抄书的身影。这也还是甘奇的父亲中过举人,有这么个身份,否则一般读书人,想要借书也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十几个书架,上万书籍,几十年的心血。就算拿出去卖,也能卖出一笔巨资。

    苏轼倒也不客气,答道:“甘兄,那就多谢了。”

    甘奇自然不是那气之人,也不在意这些,看着苏轼在书架上慢慢挑选。看着苏轼认真挑选书籍的模样,甘奇打自内心有一种敬佩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有一种求知若渴的信仰,这种信仰是甘奇稍微欠缺的。

    苏轼挑着挑着,忽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道:“甘兄,明日就是中秋了,所以我今日特地出城来寻你。欧阳士要举办中秋诗会,汴梁士子都会到,正是我辈起名头出的时候,不可不去啊。”

    甘奇闻言皱了皱眉,如今的甘奇对于欧阳修的观感实在不好,但是如今这个大宋,人的事情,没有一件离得开欧阳修的。

    书架之后的苏轼见得甘奇没有立马答话,又道:“甘兄,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不把握住,一朝闻名天下知。你可知道曾巩?他便是因为一朝成名,得了欧阳士赏识,更拜了欧阳士为师,今年会试,曾巩必然得中。所以这名头,不可不夺。”

    年纪轻轻的苏轼,当真是心高气傲。

    曾巩这个名字,甘奇是听过的,这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甘奇也记得似乎过这个人的课。但是却不知曾巩原来是欧阳修的弟子。

    “苏兄,这中秋诗会在哪里举行?”甘奇问了一句。

    书架里面的苏轼一边翻着书籍,一边答道:“倒也不是在某一处,主要诗会在汝南郡王府,由汝南郡王主持。其余之处,白矾楼、宜城楼、八仙楼、遇仙楼等地,皆有诗会,诗都是互通的。”

    “汝南郡王?为何诗会要在一个郡王府上举行?”甘奇问道。

    “汝南郡王府邸雅致,再加上汝南郡王他最爱此道,平常里还会监督宗室子弟进勤勉,在宗室之中威望甚高。所以诗会在他府中,再合适不过了。”苏轼答道。

    甘奇猛然间像是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当今官家可是无子?”

    苏轼笑了笑道:“甘兄明白了吧?”

    甘奇点点头:“这般倒是明白了。”

    甘奇明白了什么?明白了当朝皇帝赵祯无子之事,赵祯生了三个儿子,皆早夭而亡。而汝南郡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自幼就被接进了宫中抚养,这里面的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赵宗实,也就是赵曙,未来的英宗皇帝。

    也就是未来的皇帝,就是汝南郡王的儿子。

    难怪这些朝中大佬会把诗会举办在汝南郡王赵允让的家中,看似是因为汝南郡王爱好此道,又有雅宅场地。其实深层次里还有另外的原因。

    “甘兄与我同去否?”苏轼问道。

    “去倒是无妨,就是凭着你我这般身份,怕是入不了汝南郡王的府邸啊。”甘奇答道,得也不假,且不甘奇,就苏轼,也不过是个刚刚到得京城的外地士子,籍籍无名,哪里有资格入那汝南郡王的府邸。

    苏轼也点点头,叹息道:“是啊,能入汝南郡王府的,多是朝廷官员,亦或者是国子与太的生,你我今年没有这个资格,有些可惜了。”

    “苏兄不是各处诗会,诗词章都是互通的吗?那到哪里都一样。”甘奇听得出苏轼的情绪,安慰一语。

    苏轼笑了笑,道:“那也要那些花魁清倌人看得上你,如此才能互通诗。”

    甘奇闻言,想了想才明白。原来所谓各处诗词互通,要靠各楼里的花魁,她们之间互相传递,才有各处诗词互通。直白一些,就是你得写得让这些花魁清倌人们喜欢推崇,才能互通到各处。

    “哈哈……这对子瞻而言,那不都是信手拈来的事情?”甘奇玩味笑道。

    苏轼面色一红,把头探出书架外,对着甘奇笑道:“甘兄见笑了。”

    甘奇又问:“那咱们去哪里?”

    “遇仙楼如何?中秋佳节,有月上仙子,遇仙楼最合适不过。明日咱们一道,名震遇仙楼。”苏轼答道。

    “好,那就遇仙楼,且看子瞻如何名震汴京城。”甘奇期待着将在坛崛起的苏轼。今日的苏轼,未来的大苏士,实在让甘奇期待万分。

    苏轼闻言却答:“甘兄,不是子瞻一人,是你我二人。”

    苏轼认真一语,甘奇自顾自笑了笑,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