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2/2页)兴汉室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正有此意,公孙瓒不是表奏他为青州刺史么?朝廷给他个正式的名分,他身边那个叫田豫的,正好接替刘备,担任齐国相。”

    皇帝虽然将政事托付给了马日磾等一干大臣,但对于军事部署以及战争谋划,皇帝从未大张旗鼓的召马日磾等人一同商榷,而是只和荀攸、贾诩、王斌等几个人私下里商议出具体的战略,然后再付之承明殿走个流程。马日磾等人知道皇帝对军权、兵事无比看重,也知道再跟皇帝挣这点外行的权力只会有弊无利,所以除了董承有些不乐意以外,其余的皆默然视之了。

    赵温是朝中少有的能与皇帝参与谋划战略的臣子之一,熟知皇帝对关的总体布局,若是袁氏兄弟迫于朝廷的压力,摒弃前嫌,团结对外,那么最首要的就是阻拦彼二人合流一处,再各个击破。前次属意孙策预伏江,已为重创袁术留下一步暗棋,这一次若是和了曹操、陶谦,稳住了田楷、吕布,再加上一半在手的豫州,那么朝廷就能建立一道由兖豫青徐等州郡组成的战线,以阻绝袁氏兄弟合兵的道路。

    他在心里想了想,暗暗觉得这道战线的关键就在于豫州,毕竟豫州才是朝廷在关的最前沿:“豫州今有兵马万余,其中有田校尉麾下骑营三千五百人,余者乃地郡国之兵、或都尉李通、许褚等人部曲私兵。朝廷眼下若要制衡关,除了示以怀柔,还要施以威力。”

    “汝南等将,皆各守县邑,不求进取,保境安民足矣。为今之计,还是要集合兵马,预备来年的伐蜀之役。”对于赵温再次派兵进驻关以威慑诸侯的建议,荀攸有不同的看法,淡淡道。

    起先派兵前往河南,一是为了调走樊稠,好腾出手来收拾王这些非嫡系的驻京部队二也是为了让田畴、刘艾等人在关掺沙子,防止朱儁一家独大。如今皇帝已经没有这个考虑,对荀攸轻轻颔首,表示赞同:“今年伐蜀是重中之重,务要集结兵力,毕其功于一役,关有前将军、骑营,又有郭嘉、李通等人,足以应付不测。”

    “谨诺。”赵温也不见惭,坦然应道。

    “不过你道豫州,倒是提醒了我一桩案子。”皇帝忽然抬了抬眉,目光看向荀攸,缓缓道:“那个典农校尉张超,是怎么回事?他在汝南因轻敌而遭人突袭,弃军而走,刘艾将其扣下是罪有应得。为何押往河南之后,前将军却还要为其情?”

    荀攸知道皇帝看他的意思,主动解释道:“张超乃河间鄚人,是留侯张良之后,有采,颇善书,曾为前将军麾下司马,征讨黄巾有功。前将军此次念其战时疏忽,虽为大罪,但还请陛下能开一面,念在其往昔平乱之功、及留侯遗泽的份上,饶其一命,废为庶人。”

    “留侯后人?”皇帝笑了,张良的后人经过数百年的繁衍,早不知有多少,他隐约记得蜀汉的一个将军张嶷也是留侯张良的后人。荀攸提出这一点来,多半是暗示皇帝像追尊傅燮、段颎等先烈功臣一样,对张超这个英烈后人开一面。

    这个不是没有先例,在以往也常有汉初开国功臣之后犯法,遭皇帝特设的故事。可皇帝偏就不为所动,哪怕荀攸在话里又投其所好,提及了张超在书法辞赋上的造诣,皇帝也不打算就此而宽贷他,更是直接道:“他在狱中的自辩奏疏,我也看了,字写得确实好,留侯后人也确实该有所恩泽,但罪无可绾,朝廷不能因为这些就赦免于他。”

    “谨诺。”荀攸轻声答道,语气毫无任何的情绪波动,像是这件事只是举手之劳,与己无关。

    皇帝看着荀攸淡然自若的脸色,忽然想到了什么,道:“你他是河间鄚人?”

    荀攸抬眼看了过来,虽不明其意,但还是如实道:“正是。”

    “河间张氏”皇帝喃喃自语道,他想起了三国有个名将,籍贯好像也是河间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