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万元户(第1/2页)从1983开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8月4号,晨。

    陈小乔不用叫,就自动自觉的爬起来,匆匆扒了口饭,钻进老大屋里。

    许非也刚吃完面条,道:“来的正好,今天活重,早点装车。”

    “今天拿多少?”

    “两百,哦不,三百件!”

    “三百?”

    陈小乔吓了一跳,但也没说什么,乖乖的开始装车。

    1984年,京城职工的平均年工资是1086,每月平均90块钱。当然有穷有富,但能来西单逛逛的,基本都有点余钱。

    俩人第一天卖了100件,第二天80件,第三天搞了金牌竞猜,又恢复到100件,如今五天过去,共卖了480件。

    还差一丢丢,就是传说中的万元户!

    一辆三轮已经不够用了,陈小乔又租了一辆,三百个盒子加上纸板摞的老高。这些留言板可是宝贝,每天都要带去的。

    七点多钟,装好了车,一人骑着一辆开赴西单。途中经过地坛公园,那帮练罗汉功的仍然pia在草坪上东倒西歪,感受天人合一。

    到了地方,把摊摆好,早有卖报纸的凑过来,“许老板,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

    “您瞅瞅,三家报纸,全登了!”

    那哥们攥着一叠报纸,唾沫横飞,“好家伙,我还是头回见着,与有荣焉,与有荣焉!”

    “昨儿还问我几句呢,你看看这段,就是我说的!”

    “哎,这个是我说的,咋不写我名字啊,我都告诉他了!”

    一帮卖旧书杂志的全围过来,七嘴八舌的议论,顺带恭维一番——有这个衣服摊子,连带周边也兴旺不少。

    陈小乔把三份报纸贴在纸板上,抚了又抚,倍感荣耀。许非则拿着报纸,逐一审阅。

    先是《中国青年报》,标题:《奥运文化衫西单亮相,新青年如何贴近新时代》。

    什么鬼?

    许非一阵嫌弃。

    再看《京城晚报》的,标题《外来小伙进西单摆摊》,副题“奥运文化衫引关注,卖衣服成万元户。”

    这就有点都市报的意思了,通俗易懂,笔调亲民。

    最后是《京城青年报》,标题“文化衫,留言板,金牌竞猜,首个消费热点诞生。”

    哎哟!

    许非眼睛一亮,这家记者可以啊,能写出消费热点四个字,就说明真有两下子。

    他认认真真读了一遍,虽有时代局限性,但确实能看出笔者的思考和眼光,也记住了那个叫于佳佳的名字。

    又过了一会,商场开门,人流增多。

    摊子本就小有名气,再加上记者朋友的助攻,便是最厉害不过的广告。老百姓信这个,报纸都报了肯定是好东西,何况还是三家!

    原本一直犹犹豫豫的,此刻也动了心,再看众人都抢着买,自己也热血一冲,生怕卖光了。

    “我要一件男款,一件女款!”

    “中国崛起还有么?没了?那加油也行!”

    “小码的,小码的,我家孩子穿!”

    许非忙着收款,拿盒子,确认留言;陈小乔忙着写卡片,告知竞猜,一张卡写了错,错了写,满脑袋都是汗。

    一个多钟头,一百多件就流水般出去了。

    陈小乔得到短暂的歇息,抹了把汗,都有点害怕,“哥,这么多人猜,我们会不会赔钱啊?”

    “咱们从820件开始搞的活动,820个人,能蒙对的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那也有80个呢,你不说价值不低于T恤么?”

    “你傻啊!”

    许非揉了揉他脑袋,“咱们随便弄点小玩意,包装精美点,人家一看挺上档次,心理平衡就够了,谁管你那东西值多少钱?”

    就像点娘送的中秋大礼包,号称价值不低于几百块,结果一看,略略略……

    ┑( ̄Д ̄)┍

    摊手摊手。

    一波人潮过后,生意出现空档,陈小乔看着剩下的一百多件颇为焦急。许非稳得一逼,还买了个西瓜抱着啃。

    等着等着,等到了下午,他忽道:“到商场里看看。”

    “诶!”

    陈小乔应了声,跑进西单商场。

    不为别的,就是到卖彩电的地方看新闻,这几天都是如此。谁拿了金牌,电视台会有快讯,而一有快讯,老少爷们都会欢呼一阵。

    不过这次他去了很久,半天才跑出来,疯了一样。

    “卧槽!卧槽!”

    少年词汇量不多,比比划划,情绪特激动,“李宁太牛逼了,一人拿了三块金牌!”

    “三块,你没看错吧?”马上有人怀疑。

    “我特么又不瞎,鞍马、吊环、自由操,三块妥妥的!还有楼云也拿了一块跳马,卧槽,一天四块!”

    “昨天栾菊杰拿了一块击剑,那就是12块金牌了!”

    “12块!”

    “破10了!破10了!”

    场面瞬间轰动,自豪感暴涨,从许海峰夺首金以来,再次达到一个高峰。

    许非走到纸板前,刷刷刷把7、8、9、10、11全部划掉,“对不住了,这些朋友已经出局!”

    “哎,早知道往后压了!”

    “谁能想到呢,现在就12块了。”

    “老板,我再买一件行不行,正好我媳妇想要。”

    “一人仅限一票,理解一下。您媳妇想买,最好本人来,这样对别人也公平。”

    有了这波(防和谐)大助攻,衣服卖的奇快,三百件一扫而光。

    许非边收钱边摇头,条件所限啊,不然再联系联系服装厂,加印一些T恤,利润会更大。可惜这年头制作工艺落后,交通也费劲,等衣服做好,再运到手里,奥运都特么结束了!

    不过也挺好,免得人心不足。

    而他这生意一活,连带着周边也热闹起来。卖玉米的,卖烤白薯的,卖茶水的,都在旁边转悠。

    有个报摊摊主机灵,提供了几把椅子,招了不少闲人过来。每天不干正事,早早买上一份报纸,就坐在树荫底下能神侃一天。

    俨然西单一景儿。

    ………………

    8月12日,奥运会闭幕。

    中国队最后一块金牌,是周继红的跳水,将金牌榜定格在15块上。不仅轰动了国内,也轰动了国际,谁都没想到时隔多年首次亮相,就能飙到这等成绩。

    第一美帝,83块金牌,总数174。

    第二罗马尼亚,20块金牌,总数53。

    第三联邦德国,17块金牌,总数59。

    第四中国,15块金牌,总数32。

    苏修正跟美帝撕逼,没参加,不过没参加也就罢了,丫还各种柠檬。像许海峰夺金之后,塔斯社就酸溜溜的发评论,说“许海峰的成绩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只能拿第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