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几朵金花(第2/2页)从1983开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反正都一样,都是三大表演体系么。”

    “噗!”

    四人都乐了,巩丽更显鄙视,金莉莉笑道:“许老师呀许老师,你总算错了一次。”

    “我哪里错了?”许非纳闷。

    “从来就没有三大表演体系的法,你怎么跟那些不入流的专家一样,急忙忙为假术站台呢?”

    此事来话长。

    16年,那是一个春天。“北有焦菊隐,南有黄佐临”的黄佐临先生,在羊城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表一篇叫漫谈戏剧观的讲话。

    黄佐临搬出了斯坦尼、布莱希特和梅兰芳,比较了这三位大师的戏剧观异同。

    他从头到尾都没过“布莱希特体系”或者“梅兰芳体系”,仅有斯坦尼,是称“体系”的。

    后来时局突变,这一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搁置。

    直到181年,黄佐临又捡起这个题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谈的仍是“戏剧观”。

    结果在18年,上戏的孙惠柱教授写了一篇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新探真、善、美的统一的论。

    其中引用了黄佐临的观点,但是理解错误。

    开篇第一句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三大戏剧体系在二十世纪剧坛产生了巨大的、超国界的影响,得到了西广大观众的喜爱。”

    这篇论影响极大,被不少高校收入,三大这个称呼也流传开来。

    由于年代较近,黄佐临先生在世,这法一直受到辨析和批评。可惜到了后来,三大体系反倒成了真理,戏剧人理直气壮,并以“世界公认”自居。

    提起来就是,世界公认的三大表演体系,牛逼的不得了!

    唯有谁提出异议呢?在德国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冯远征一直在解释、否定。

    而且他始终认为,到新世纪之后,艺术院校的课程已经非常僵化,不放眼看世界,教的都是过时的西。

    当然没几个人重视就是了。

    许非被这么一,哎哟,闹了个红脸,“是我浅薄了,我承认错误。”

    “没事没事,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史可笑道。

    “口头可不算,自罚三杯吧。”金莉莉道。

    “应该的应该的。”

    许非倒了三杯汽水,咣咣咣都干了,经此一闹,气氛倒欢快不少,不像之前那般客气。

    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