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2/2页)全球战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首先完成部队集结的,是比哈尔邦的武装力量。不过赛义德总督手下的人马,此时也不过三万余人,其中有超过两万五千人都是临时集中起来的民兵类人员。

    没得办法,此时的莫卧儿帝国虽说有四十万常备军,但还是那句话,这会儿的莫卧儿帝国朝纲严整,一方面是常备军主要都集中在德里和阿格拉两地,一方面是地方的总督们无权调动太多的常备军。

    不过虽说这样一来,导致帝国动员的效率低了点,但无论如何,都比历史本位面的18世纪,面对英国人的大举入侵,莫卧儿帝国各邦总督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好多了。

    具体到比哈尔邦动员起来的这三万人而言,那两万多民兵就不必多说了:这个时代拿着冷兵器的,面对穿越者的军队时,基本都只能算是炮灰。而真正给赛义德总督一定信心的,是他的五千常备军里,有一支由两千锡克族人组成的军队。

    所谓锡克族,单从人种来说,他们和印度斯坦族里的其他支系区别并不是很大。真正让他们和印度其他种族区别开来的,是锡克教。

    这个融合了星月教和印度教部分教义的教派,主要流行于旁遮普:所谓旁遮普,在乌尔都语里是五河之地的意思。从古至今,这里都是印度半岛最富庶,人民最勤劳,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信仰锡克教的男子,也是出了名的朴实敢战。算是南亚诸多民族中,最有战斗力的一个族群之一。

    因为比哈尔邦紧邻尼泊尔,而且在地理处于低处。因此,这里也是有一定的边防压力的。所以沙贾汗在这个地方放了一支五千人的常备军,而且这支部队里,还有两千锡克族人。

    这支部队,就是赛义德总督最大的底气所在。

    9月3日,雨季中难得的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赛义德总督也带着这支三万人的部队南下,准备和那些不讲理的震旦人好好的讲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