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三三 回国(第1/2页)七海扬明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而在如何把这封信送达李君度面前,李君华耍了一个心眼,因为他知道,如论自己的姿态如何放的低,无论自己的语言如何恳切,他的话都会被长兄视为假惺惺、假仁义,毕竟,当年争夺皇位这件事是长兄一生都走不出的漩涡。

    所以,这封信没有走两国皇室之间的密件渠道,这个渠道其实早早建立,是两国皇室之间私人信件的来往,当然,建立这些年来,只有李君度与帝国境内父母之间来往,这兄弟二人从未通讯过。

    李君华命令安全局的人按照外交渠道的流程,把这封信送达帝国驻阿格拉的大使馆,是外交邮件里面装皇帝私信,这样帝国驻印度大使在拿到之后肯定不敢拆看,但也会担心送回国内而耽误行程,因此一定会找裕王这位皇帝的亲兄弟解决这个麻烦。

    李君华对自己的弟弟实在是太了解,李君威这个家伙素来对别人的**好奇,当年李君华尚未婚配,北伐漠北时去军前效力,与身在京城的未来皇后之间有书信往来,但凡经过了李君威的手,无一例外都是要被他偷看的。

    与长兄从未有私人书信联络的李君华,忽然在印度政变之后给长兄去了一封书信,仅仅是这一点,都足够李君威打开了,更不要说,里面的内容肯定涉及到李君威。

    只要让李君威看到了写给李君度的信,那一切就好办了。

    如何顺利让长兄接受自己的安排,李君华不知道该如何做,但他知道,只要按照这个流程到了李君威手里,凭借弟弟的聪明才智,肯定就能解决了。

    事实正如李君华料想的那样,李君威看到书信之中,感觉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从来不惧怕国内有人故意整自己,因为他向来把报复政敌当成自己在国内的主要事务,并非他有这个爱好,而是李君威认为这是他与二哥李君华之间的优势互补。

    在李君威的眼里,二哥李君华实在过于正直了,这个以君子德行约束自己的皇帝实在是有些迂腐,有些时候,他愿意用一些非常的手段替兄长解决一些人一些事。

    但是这一次有些不同,这一次反对的人实在太多了,隐隐有结党之势,已经不是快刀斩乱麻可以解决的了。

    李君威也耍了一个小手段,他故意把信带去了太子宫,故意让负责洒扫的奴隶看到,李君威清楚的知道,这些人之中肯定有长兄的眼线,未必是监视自己,而是监视身为太子的李昭圭的。而这些人确实看到了书信,抄录了一份送到了李君度面前,彻底把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君度这个时候也已经知道李君威在国内遭遇的舆论指责,他没有管是因为这符合他的目的,或许可以逼迫弟弟留下来,但是看到这书信,李君度就知道,自己的打算又落空了。

    为了保住裕王,李君华甚至会央求自己帮忙,那么已经说明了两点。

    李君华绝对不会让弟弟君威留在印度的。

    李君华会不顾一切的为李君威在印度所做的一切开脱,或许会做一些非常之事。

    在李君度看来,身为一个皇帝,解决下面的纠纷太简单了,杀几个领头闹事的就可以。既然裕王离开已经不可避免,李君度可不想让李君华当这个好人,于是立刻让李君威进宫,帮助弟弟解决来自国内的指摘。

    李君度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通商,另外一个就是和平外交。

    在印度斯坦帝国建立之后,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完全垄断在了后族手中,为了加强管理,整个帝国只有第乌一个通商口岸,而为了让李君威有所交代,李君度把通商口岸增加到了四个,但新增的三个全部都是殖民者曾经的殖民地。但这仍然弥足珍贵,有助于开启工业革命的帝国在印度的贸易扩张。

    而和平外交则并非与帝国之间,两国的外交从来都是若即若离的,李君度并不准备改变这些。所谓和平外交是接受帝国裕王殿下的外交斡旋,与一直敌对的莫卧儿王朝等次大陆的敌人达成和平协议。

    虽然这些功劳安在李君威身,但是仍然符合印度的利益。李君度的放开通商,是以引进帝国先进技术为前提的。而和平外交也在印度经历一次内乱之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

    当然,这都是作为李君威‘实际取得的外交成果’对国内展现,诸如印度准备彻底开放、要与帝国联合征服波斯等谣言也有意的被推出来,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些是谣言,但都是可以在报纸大标题报道的东西,因此会让裕王的印度之行显的更有成效。

    虽然两个哥哥斗智斗勇,各显神通,但李君威是实实在在得利的,原本前去印度只是一个意外,但却没想到为他这几年的海外行动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既然裕王的印度之行取得了如此丰厚的成果,于国有大利,那么一些舆论的指责就不攻自破了。一直以来,实行包容政策的皇帝也下令严查,着实抓了一大批人,而这也是给裕王的交代。

    你看,有人骂你,我替你报仇了,那你回来就不能反攻倒算了吧。

    “怎么只有你,皇怎么没有来接我?”李君威看到码头只有诚王林君弘,不解的问道。

    林君弘自然不会把裕王的这种话当成什么大不敬,毕竟这说的是兄弟之间的事。“病了,这两日尤其难受,下不来床。”林君弘无奈说道。

    “怎么回事?”李君威皱起眉头。

    李家兄弟三人,老大南征北战几十年,不像是长寿的样子,李君威也觉得自己这些年在外奔波太多,身体不甚康健。唯有二哥李君华,在国内养尊处优,平日养生惜福,既不吃丹药,信长生,也没有贪杯好色那种不良嗜好。就算平日里太过忙碌,但他当皇帝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从未出现病的下不来床这种事。

    “李昭稷惹事.......。”林君弘低声说了皇子之事,当日李昭稷烧伤同学的事终究还是没有瞒住皇帝。

    “原来是这样。”李君威听完,也颇为无奈,他并非表现出太多的情绪,这些年他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万不能听一家之言。

    林君弘说:“所以这次回来,别惹是生非了,皇不好当呀。”

    李君威微微点头,他原本就没有立刻报复的念头。二人坐马车,一路说着闲话,林君弘想起一件事:“对了老三,有一件事你要失望了。”

    “直说无妨。”

    “听说你在欧洲时,答应英国的那个牛顿爵士,他若来帝国,保他进科学院,并且答应了很高的待遇?”林君弘主动问道。

    李君威并不否认这件事,毕竟他少年时候就听父亲提到过牛顿,在后世那都是教科书的人物,当年父亲李明勋对其念念不忘,怎么也都能配得自己答应的那些待遇。

    林君弘说:“这件事不好办了。半个月前,澹台从里斯本发来消息,说牛顿真的要到帝国来,请求政治避难。问我们这边,你答应的那些条件还作数吗?”

    李君威讶异,因为牛顿几次表示了坚决不来的。而林君弘把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原来是英国的内战已经越来越血腥,牛顿原本并不是威廉三世时代的大人物,但却仍然遭到了詹姆斯二世的报复和清算,早已身无分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