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寒夜(2)(第2/2页)清山变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本是大势所趋,更不可为朝堂奏对之语,而成斤斤自守,空詟敌情之弊。

    “……时事变通,如此之亟,应请径设海部,即由钧属兼辖,暂不必另设衙mén,凡有兴革、损益、筹饷、用人诸事,宜悉听尊处主持,居中驭外,似属百年不易之常经,永远自强之要策。”

    到这里,话锋一转,李鸿章写道,“如以鸿章老马识途,尚可免效驱驰,考以均兼各国事务大臣之例,予以海部兼衔,俾得随时随事互相商榷,力所能为,见所可及者,敢不殚jīng竭虑,就近襄助,以期仰副委任哉?”

    看到这里,皇帝笑了。他并不认为李鸿章在折子中提出这等隐晦的要求是多么不能接受的事情,正好相反,李鸿章能力大有,而且野心极大,若是能够用得好了,是一柄相当好使的快刀既然他能够在和宝鋆会衔而上的折子中说出这样的话来,若是终究不予的话,倒似乎是自己这个做人主子的,没有任人之能呢

    一念及此,他拿起笔,在折子行间的留白处加上一段话,“甚好。卿有如此为国建谋肺肠,朕又岂会吝于加恩之赏?”

    再往下看,李鸿章说,“至兵船将才,甫经创办,尤最难得。陆军宿将,强令巡海,固迁地弗能为良,即向带内江长龙、舢板之楚将,不习海上风涛,向带红单艇船之粤将,又不习机器、测量理,均未便轻以相委。故臣愚见,延请西员教习学生,为培材根基,实目前万不得已之计。闻俄、美各国,初立水师,皆借用英兵官为先路之导,怠训练jīng熟,乃专用本国人矣。盖水师为西国专mén名家之学,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未便师心自用,岂无成就?”

    “……西洋英水师,雄视欧洲,盖萃数十万人之心力,费数亿万之金钱,穷年累世而后得之,非一蹴可几也。……我若加一分整顿,敌即减一分轻藐,我若早一rì备予水军,敌即早一rì消弭衅端,及今而见诸般实事,尚有可强之rì;及今而仍托空言,恐无再强之时矣”

    把奏折托在手中,皇帝心里在想,李鸿章之言,虽有危言耸听处,但也着实不失为谋国诤言,而且,从具体cào作到将才选拔、延请西员教习等款,只是碍于他在京中多年,很少办过外省差事,自然目光有所局限,这也怪不到他的头上。说起来,总署衙mén的几个人,似乎也到了该放到外面历练一下的时候了呢?

    胡luàn的想着,把奏折放在一边,正待拿起另外一份看看,听外面有人在小声说话,“惊羽,怎么了?”

    “皇上,杨氏……嗯,夫人,的宫里太监来说,杨氏似乎生病了。”

    “哦?”皇帝站起身来,走到外面,“可是真的吗?”

    “奴才天胆也不敢欺瞒主子。”刚才和惊羽说话的小太监赶忙跪倒碰头,“杨夫人病得很厉害,烧得好热”

    “带路。朕过去看看她。”几步跨进无倦斋的mén口,对跪满一地的太监宫婢理也不理,径直进到暖阁中,烛光下杨氏仰面躺在chuáng上,脸蛋儿cháo红,呼吸之声非常不平稳,“呼呼,呼呼”之声不绝于耳,他探身过去,只觉得热气扑脸,用手mōmō额头,果然,一片滚烫,“发烧了?传太医。”

    惊羽忽的一拦,“万岁爷?”

    “怎么了?”

    “夤夜传太医,为杨氏诊治,奴才怕传扬出去……”她故意加重了‘杨氏’两个字的语气,皇帝一皱眉,“照你这样说,就不管不问了?”

    “宫中有太医院按古方所拟的成yào,不如先给杨氏服下,若是仍自无效的话,再传太医,您看可好?”

    “也好。”皇帝点点头,让惊羽下去拿yào,自己则坐在软榻的边上,看着杨氏,用手mōmō她的脖颈,只是干干的发热,并没有出汗,心中更是一愣,要是有汗发出来还好一点,这样的干烧,最是伤人呢

    不一会儿的夫,惊羽取来丸yào,“万岁爷,这里由奴才伺候,您先回去休息吧?”

    “难得有这样一个亲近芳泽的机会,你居然要赶朕离开?”皇帝嘻嘻笑着说道。

    “您这人啊?怎么又口花花起来了?”

    皇帝嘴里说得言笑无忌,行事却很是小心,把杨氏半扶半抱着坐起来,让她倚在自己怀里,取过清水和丸yào,“喂,醒醒,醒醒吃yào了。”

    杨氏难过得娇躯酥软,连神智似乎也不大清醒,半张开嘴巴,由人将yào丸送入口中,咕咚一声咽了下去,“走开,还要睡呢”说完,使劲一推,自己歪倒在chuáng上,呼呼睡去。

    “怎么这样嘛?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了?”

    惊羽好笑的拉着他的手,一路领孩子一般拉出无倦斋,“皇上,杨氏生着病,难免语句húnluàn,等到明天早上起来,病体好转了,听闻皇上这样衣不解带的服shì她,一定会心生感动的呢”

    “你听听你说的这是什么?朕还用得到她来感激吗?”

    惊羽一路轻笑,拉着他的手回到暖阁,有司帐的宫婢已经整理好chuáng榻,伺候他脱下衣服,扒掉朝靴,躺在chuáng上,这才蹲身行礼,轻飘飘的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