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都是浮云(二合一章,今日更新完毕)(第2/2页)我为国家修文物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看得也差不多了,咱们走吧,还得麻烦钱大哥再送我一趟。”

    向南看了看时间,已经来了这儿有一个多时了,是时候回去了。

    而且,他也不能总占着人家钱昊良的时间,好不容易请个假,也该让人家回去陪陪老婆孩子什么的。

    “麻烦什么?今天请假就是为了陪你逛的。”

    钱昊良眼睛一瞪,显然很不满意向南客气来客气去的,他一边往外走一边问道,“就回去了?不去别的地逛逛?”

    “不逛了,也没什么好逛的。”

    向南跟在他后面,笑着道,“一会儿不定老师会找我,而且,晚上还有接待晚宴要参加,就不跑来跑去了。”

    钱昊良点了点头,道:“行,那我送你回去吧,你有事就打我电话。”

    一路无话。

    到了酒店之后,钱昊良没有再下车,直接就开车回家去了。

    现在时间还早,不定回家以后,还来得及带女儿瞒着媳妇儿,偷偷去吃一次洋快餐呢。

    想到才十来岁的女儿大口吃着炸鸡腿时,那眉开眼笑的可爱模样,钱昊良连油门都踩得深了一些。

    向南当然不知道钱昊良还有这心思,否则的话,他肯定不会让钱昊良跟着自己跑来跑去,早就将他撵回家去了。

    看着钱昊良开车离去之后,向南并没有回房间,而是来到酒店大堂的休息区,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他还在想着之前观看清乾隆各种釉大瓶时的情形,这对于即将参加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的他来,确实是一次神上和技术上的升华。

    当然,钱昊良能想得到这次参观对向南有作用,但他绝对想不到对向南的技术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

    因为,他不知道向南的右眼能够“回溯时光”啊。

    在“时光回溯”里,向南“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历史,而且还清晰地了解到了“清三代”官窑瓷器的完整制作过程。

    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那一十七种高温、低温釉的制作过程,包括那些釉料、色的配,以及调制法。

    这些知识的了解,在他修复“清三代”瓷器的时候,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如何仿釉,如何上色。

    再加上早前去了一趟华夏农业博物馆的陶陈列馆,看到了一部分马家窑化陶,甚至还看到了唐代艺术成就中的标志性符号——唐三。

    向南更是觉得,不虚此次京城之行。

    至于开会神马的,那都是浮云。

    “向南,这一下午的,你都跑哪儿逛去了?”

    向南心里正想着事,冷不防耳边传来了孙福民的话声,一下子就将他给惊醒了过来。

    他转头看了看一脸笑眯眯的孙福民,连忙站了起来,道:“老师,您休息好了?”

    “哎,老了就是不中用,以前来京城时,都坐的绿皮火车,连个座位都没有,从金陵过来,那得在车厢里站上二十来个时!”

    孙福民一边着,一边在沙发上坐下来,一脸舒服地继续道,“那时候晚上别睡了,能打个盹都幸福得很。我们就一路聊着天,等到了京城,刚好还能赶得上看升国旗,照样神奕奕的。”

    “哪像现在,坐一会儿飞机,就感觉身骨头都要散架了似的。”

    向南就坐在一边听着,老人家发发感慨而已,自己老老实实听着就好,别多嘴就对了。

    果然,着着,孙福民又转回来了,

    “诶,对了,你下午都去哪儿逛了?我来还打算带你去见几个人呢。”

    “我跟钱大哥去了隔壁的农业博物馆,然后又去了趟故宫,看了看‘瓷母。”

    向南着,就将陶陈列馆的见闻,以及自己对于“瓷母”的看法了个大概。

    孙福民虽然是古书画修复专家,但对古陶瓷修复里面的事情也是略知一二,并不是完不懂,听了向南的这些西以后,也是点了点头,赞许道:

    “做物修复这一行,确实是需要知识广博,触类才能旁通嘛,你能够时刻想着寻找机会去丰富自己的知识架构,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不管是我、刘其正,还是江易鸿,又或者是其他一些专家者,那些都是外力,你想要在这个行当里做出点名堂来,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技术,我们这些外力,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你能自己主动走出去习,这比我介绍几个老头子给你认识,还要好!”

    “什么比介绍几个老头子还要好?”

    孙福民话音刚落,大堂的另一边就传来了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老孙,你的几个老头子,不会是我们吧?”

    着,三个老头子就背着双手,一脸笑意地从大堂的另一边,慢慢地走了过来。

    这三个老头,其中有一个向南还认识,是国家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专家丁春城——不是《天龙八部》里的丁春秋。

    上次京城故宫博物院在举行国宝《千里江山图》特别展览时,孙福民、刘其正和齐超等人聚餐,当时这丁春城也在。

    另外两个老头,一个是脑袋光秃秃的胖子,另一个则身材瘦削,一脸严肃,估计也是个不怎么爱笑的人。

    孙福民见到几人来了,慢悠悠地站了起来,开玩笑似的道:“哟,我还以为你们早走了呢,敢情是躲在角落里偷听啊!”

    “偷听?”

    丁春城几人眼睛都瞪大了,纷纷指着孙福民,笑骂道,“这话也就你敢出口了,要是别人敢这么,非得扇大耳刮子不可!”

    “错了,他也得扇他!”

    “不行,不能扇大耳刮子,明天还得开会呢,扇他屁股就行了!”

    “哈哈哈!”

    “……”

    向南站在那儿,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一群专家?

    我怎么看着,像是一群老顽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