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没有章节名的一章(第1/2页)大唐补习班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一众下人退下之后,屋中再也没了外人,李二与杜如晦二人都恢复了严肃的表情。

    良久,李二沉声说道:“兴办义学事在必行,朕打算先以长安为试点,为防止下面那些人敷衍了事,朕要试行一些新的举措。”

    杜如晦老成持重,并未因为李二的语气沉重便一味的妥协,沉思片刻反问道:“陛下此举是在动摇士族的根基啊,您可做好应对反弹的准备?”

    李二面不改色,坦言道:“长痛不如短痛,朕可以付出一些必要的牺牲。”

    “值得么?”

    “当是值得的吧!”

    “老臣明白了。”

    见李二心意已决,杜如晦便不在劝说,转而一心为李二谋划起来:“既然陛下已经下定决心,老臣认为眼下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老师的选择,眼下读书人不少,但真有能力,并且愿意去教那些寒门学子的却并没有多少

    第二,助学金流向的控制,李家那小子肯出钱是一回事,但钱的去向必须由朝庭控制,不能由他私自与那些学子接触。

    第三,生员的去向,陡然增加如此多的读书人,毕业之后如何安排,若是不能妥善安置,义学将流于形式,百姓是不会让自家的子弟浪费六年时间读书,然后继续回家种地的。”

    说到底,杜如晦这段时间还是认真考虑过李二兴办义学这件事情的,否则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给出三条建议。

    对此,李二毫不意外。

    若是杜如晦提不出这几条,那才是咄咄怪事。

    “克明啊。”认真听完杜如晦所提的三个问题,李二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轻叹说道:“你所提的问题,朕虽没有万全的解决之道,但却知道有一个人必然能够解决。”

    杜如晦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猜测道:“陛下不会是指的李家那小子吧?!”

    “正是!”李二重重一点头:“上次那小子来找你的时候,打的就是来劝说你的主意,不过机缘巧合之下正赶上你有恙在身,所以也就没提。”

    “原来是这样”杜如晦苦笑连连:“老臣还以为是那小子是陛下安排过来给探情病情的,没想到唉。”

    知道杜如晦是在懊悔因为病情错失良机,李二笑着劝道:“克明不必如此感到过意不去,兴办义学绝非一日一夜之功,便是耽误一些时日也是无妨的。”

    “老臣惭愧,若非因为老臣疏忽,今日怕是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杜如晦嘴上这么说着,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李德謇就算更聪明,再有闯劲,说到底他也是一个十多岁的小毛孩子,怎么可能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远的不说,单单老师来源的问题,就已经把杜如晦愁的数日吃不下饭,他李德謇就是再牛逼,难道还能凭空变出老师?

    陛下啊陛下,虽然那李德謇当年救过驾,可是您也不能这么宠他吧。

    又两日之后,一瘸一拐的李昊应杜如晦之邀再次来到杜府。

    见到老杜之后,这老头儿第一句就是:“哎呦,李小神医怎么了这是,怎么还残疾了呢。”

    没良心的老东西,下次别指望老子给你看病了。

    李昊翻了个白眼:“承您老关心,我这是因为乐于助人被家父揍的,下次就是打死我,也不替人看病了。”

    杜如晦撇撇嘴,打的好,打的妙,打的呱呱叫,谁让你没事儿给老夫造谣呢。

    这也就是李靖,要是换成老夫,两条腿都给你打折喽。

    想归想,但该有的样子还是要做的。

    杜如晦笑着道:“说起看病,老夫还真要谢谢贤侄这妙手回春的本事,几句话的叮嘱,让老夫像换了个人一样。”

    嗯,的确是换了个人一样。

    满长安都在议论杜如晦老不羞呢,老杜若是脾气大一点,这会儿估计早就被气死了。

    李昊假装听不出杜如晦语气中的抱怨,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抽了抽鼻子道:“杜伯伯,您这次找我来,如果是想要讨论病情,那我只能说我已经尽力了,再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杜如晦尽管情不能亲自动手把李昊的腿打折,但到底还是顾及着脸面,干咳一声岔开话题道:“贤侄啊,其实这次老夫请你过来,主要还是有件事情相要向你请教。”

    请教?杜如晦向我请教?

    开什么玩笑!

    李昊打了个哈哈:“哈哈,杜伯伯说笑了,小侄何得何能,如何当得起请教二字。伯伯有任何疑惑,大可让人捎书一封,小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漂亮话人人都会说,但真相如何,还要看行动。

    杜如晦听完李昊的话,面色平静,无悲无喜,沉默片刻方才言道:“贤侄啊,数日前,老夫曾与陛下商讨义学之事,老夫认为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不知贤侄可有办法为义学解决教师缺乏的困境?”

    来了,等的就是这个。

    看来皇宫之行果然没有白走,李承乾那小子多少还是能办点事的。

    想到几日之前,自己被家中仆役抬着去东宫找李承乾在李二面前递话,然后被某个无良的太子好一顿笑话的窘迫,李昊煞有其事的道:“这个嘛不瞒杜伯伯说,办法小侄还真有,只是操作起来有些麻烦,还要看杜伯伯的能力如何。”

    还真有办法?这小子不是吹牛吧?!

    一直跟在老爹身边的杜构瞬间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李昊的身上,想要听听他准备如何解决这种难题。

    要知道,就在两天之前,皇帝陛下走了之后,杜如晦便把他叫进了书房,直接以此为题考校过他,可直到现在他都没想出任何解决的办法。

    所以,杜构很好奇李昊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希望不要是那种离谱的把人抓进监牢,然后以自由相胁迫才好。

    正想着,却听自家老头子说道:“你且说说看,不是老夫夸口,若老夫的能力都不足以解决此事,只怕兴办义学这件事情便要无疾而终了。”

    “好,那小侄便说说。”李昊转头朝杜构龇牙一笑:“杜兄,小弟献丑了。”

    杜构的反应有些奇怪,无声的一笑,即不说话,也不吱声。

    李昊被他弄的莫名其妙,不过却没放在心上,打了个哈哈继续说道:“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给那些国子监、国子学亦或是想要参加科考学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想要参加科举,必须有两年以上的执教经验,没有执教经验者,或者执教两年从其手中结业的学生不足入学生员百之九十者,剥夺考试资格。”

    “太狠了吧!”杜构再也忍不住了,脱口而出:“李德謇,你这是要把这一批读书人往死里得罪啊。”

    “杜兄误会了,这怎么是得罪人呢,小弟这分明就是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李昊摇头道:“让他们去义学执教,是让他们更加熟悉自己所学的东西,每天给数不清的学子讲课,便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学子们时不时的提问,同样也是检查他们所学是否完善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