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各有谋算(18)(第1/1页)马谡别传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第607章各有谋算(18)

    诸葛亮为了让曹丕与孙权放开手脚火拼,一手导演了所谓的“南征”。

    在发给孙权的公文里,诸葛亮把事情说的很严重,实际上只是一个由头。

    但他也不是无的放矢,他要彻底掌控南蛮,免除后顾之忧。

    诸葛亮好整以暇,军队开拔不紧不慢,往越嶲而去。

    而曹丕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长江北岸,孙曹之间的战争,已经是一触即发。

    这次东吴对抗曹丕的主将是徐盛,但手握重兵的宗室将领孙韶,对徐盛消极防守的策略,非常不满!

    他非常想要主动出击,又怕徐盛另有安排,毕竟违反主帅的军令,可不是小事,就算他是孙权非常看重的侄儿,也担当不起。

    孙韶耐着性子,等待了数天。

    他看到徐盛的备战,只是在江面构建防御阑珊,并没有渡江迎战的意向。

    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每一个将军都梦想做到的事情。

    孙韶认为,一旦让曹丕大军渡过长江,登陆造成的损失,远不止当地的百姓流离失所,对军心、民心的打击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宗室将领的杰出代表,孙韶再也忍耐不住,就在军议时站出来,责问徐盛道:

    “大王对将军委以重任,百姓希望你击破魏军,御敌于国门之外,将军何不领军早早渡江,把战选择在淮南之地,一旦曹丕领军到达对岸,把住险要之处,恐怕我军再也无法渡江而战了,只能是被动的防御。”

    周瑜、鲁肃、吕蒙等江东名将相继凋零,徐盛作为少壮派的代表,在防守上很有特点,但无论是在军中的威望还是资历,都不是主帅的最佳人选。

    他能够被孙权任命为主帅,是因为他给孙权献计稳健防守,非常符合孙权的思路。

    徐盛就任主帅以后,在建业(吴国都城)周边筑起围栏,制造篱笆,围栏上设下假楼,江中准备浮船,做出一幅防守反击的姿态。

    诸将认为,这些设置都是花花架子,在数百里长江防线上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这样做没什么意义。

    而且这些防御设施,耗费的钱粮不少,但凭这种防御设施,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阻挡魏国军队在建业城附近登陆,但很难击退魏军,更无法保证整个长江防线的安全。

    但徐盛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

    当初曹丕三路伐吴,徐盛在洞口与曹休对峙,就是依靠隔江防守击退曹休。

    经过不断总结经验,他对隔江防守很有心得。

    虽然将领中反对的声音很多,但徐盛的设想,得到了孙权的肯定和支持。

    孙权取得赤壁大胜以后,也曾经意气风发,几次领大军渡过长江进攻合肥,但每次都是大败而归,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

    张辽先后随吕布、曹操征战数十年,除了武艺还算拿得出手,并没有特别出彩的战绩。

    自从和孙权对阵以后,有如神助,以弱胜强,每战必胜。

    也给孙权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虽然张辽已经病故,但孙权也不敢渡江作战。

    有了孙权撑腰,徐盛坚持己见,全力构建一系列的防御设施。

    现在孙韶跳出来提出异议,让徐盛面上无光。

    但徐盛不是一勇之夫,他的城府也不浅,心里很不高兴,脸上并没有异状。

    孙韶是孙权的亲属,官授扬威将军,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地位,并不在徐盛之下,他又深得孙权的喜爱,有提出异议的资格。

    孙韶曾领军在广陵守御多年,极有胆勇,攻防俱佳,立下不少的功劳。

    这次出兵抵抗曹丕大军,孙韶熟悉地形,也是主帅人选之一。

    但孙韶提出的策略是主动进攻,意在“御敌于国门之外”;而徐盛却主张防守反击,意在“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韶因为战略部署,不符合孙权的心意,没有能当上主帅。

    不是孙韶能力不行,也不是他提出的策略不好,而是因为孙权对宗室将领信心不足。

    当年抵抗刘备之时,孙权曾经用孙家宗亲为主将,但都乏善可陈,战绩不佳。

    吕蒙领军偷袭荆州时,孙权也曾经派出宗室将领协助,但吕蒙拒绝和孙皎合作。

    这次用徐盛为都督,孙权吸取经验,并没有让孙韶制衡徐盛,而是让他完全接受徐盛的指挥。

    现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孙权并不想和曹丕拼损耗,徐盛的稳健防守策略,更符合他保存实力的心意。

    但孙韶还是不死心,趁军议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徐盛作为主帅,不好随意训斥手下大将,就耐心地解释道:

    “曹丕御驾亲征,精锐尽出,兵马众多,更有名将徐晃、张郃等人统兵,骑战、陆战是魏军的强项,我军的强项是水战,不可渡江迎敌,只能扬长避短,等曹丕军渡江之时,我自有计破之。”

    孙韶敢用责备的语气和主帅说话,也是有底气的。

    他并不是要徐盛改变战略,只是自己想要立功,就主动请命道:

    “我本部自有三千军马,是我在广陵时的老班底,特别熟悉广陵的地形,我愿意独自领兵前往江北,找一个险要之处伏击与曹丕军,挫敌锐气,如其不胜,甘当军令!”

    徐盛作为大军统帅,得到孙权的信任,他可不敢冒失。

    让孙韶渡江作战,无论胜败,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就断然拒绝了孙韶的请求。

    孙韶作为孙权的侄儿,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对徐盛的拒绝不以为然,坚执要去,徐盛只是不肯。

    两人都是年轻气盛,自认为有理,互不退让,争执良久,言辞也变得激烈起来。

    军中众将,很多人资历、职位都不在徐盛之下,心底里对徐盛并不服气。

    加上有不少将领都不支持徐盛的策略,他们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并没有明确支持孙韶出战,但也没有人出来替徐盛打圆场。

    徐盛找不到台阶,面子挂不住,不由得怒气上升,大声喝道:

    “我为都督,孙将军如此不听号令,让我如何节制麾下诸将?”

    说完以后,也不等别的将领说情,直接下令帐中武士把孙韶先关押起来,等打完仗以后再军法从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