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叁(第2/5页)明朝小公爷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一份份调查局传递回来的消息,递给了大帐中的熊孩子。

    连日的奔波让即便是在马车里的熊孩子,也有些扛不住了。

    他没有试过这种急行军,虽然说现在舒坦多了。

    然而这种程度的行军对于一个少年人来说,确实还是太过辛苦了。

    疲惫的熊孩子拿过一封封调查局的密报看了起来,在他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洪涝造成的损失巨大,多处官道和驿站被冲垮,甚至部分驿卒消失于山洪之中。

    “……江潮泛涨,平地淹没如洋,计殆男女二千九百五十一人,飘荡民庐一千五百四十三间……”

    “倒塌县署、仓库、墙垣殆尽,县署多有伤亡,驿丞暂理县务……”

    “……此二河水势暴涨!漂没民居五百七十余所,溺殆可知者三百余。”

    “县署、粮仓等尽没,驿道损毁人马难行……”

    熊孩子看着心头直哆嗦,若是从前的他未必会有什么感觉。

    但现在与营造局大匠们相处、参与过安置秦地灾民,又跟张家庄子的老农们一块儿耕作。

    所以他很清楚,这种大灾之下、那些数字的分量!

    “情况竟然糟糕至此了?!”

    朱厚照缓缓的阖上了这些密报,但还是没想明白。

    “虎哥儿,你说‘意料之中’本宫明白。可‘情理之外’又是什么?!”

    玉螭虎微微的叹了口气,缓缓的站了起来给他解释了一番。

    以往一旦地方出现灾祸,必有人借机造反。

    然而这一次却完全不一样了,尽管水患严重却没有地方举起反旗。

    朱厚照跟着弘治皇帝开始理政务后,首先便是了解的是历年以来各地举旗造反、灾患情况。

    弘治皇帝之所以先让他去看这些,为的是让朱厚照明白。

    一旦百姓不宁,国亦不宁。

    “虎哥儿,你这么一说……”

    朱厚照也是灵性的孩子,熊孩子虽然很熊但并不能说他不聪明。

    张小公爷一点,他里面注意到了这点。

    调查局奏报的准确性毋庸置疑,调查局没有了“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但他们更多了一份“上侦奸佞国蠹,下缉悍匪大盗”的权限,任何人他们都能调查。

    只是抓人得归入刑部,并裁决归入大理寺。

    “看来,至少从前国朝留下的祸患根子都被清除了。”

    朱厚照很快的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李福达、福熙等作为白莲的重要主力已经归顺国朝了。

    而曾经呼风唤雨的那些豪族,如今几乎皆尽风吹雨打去。

    在这种情况之下,尽管此番水患严重却也没有形成造反的势头。

    其实张小公爷对于这次的洪涝,心底里有一定的愧疚感。

    历史上这次的洪涝并没有这么严重,原因之一就是京师的潮白河泛滥开来。

    原本的潮白河上是没有那么多建筑的,更没有那么多的百姓。

    河水泛滥之下仅仅是田亩受灾,并没有造成巨大的伤害。

    但现在因为张小公爷横空出世,引发的是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秦地的灾民大量涌入,军械营造局逐条修建堤坝。

    支脉的水患不再了,然而其他的水患却也因着这种蝴蝶翅膀的煽动而产生了变化。

    工匠们大面积的被集中调离,各地工匠一下子进入了紧缺状态。

    没有了这些工匠导致的是堤坝的修筑,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何况张小公爷这何止是牵一发?!

    这简直就是拎着头皮往上拉了,整个局势的变动自然更大。

    “隐患已除,若是再有百姓从逆……”

    张小公爷望着营帐外的的夜色,叹气道“那便是殿下、陛下与我,都需要思考之事了。”

    朱厚照没有说话,他亦无法表明态度。

    只是他心底里清楚,李福达、福熙还有那些豪族仅仅是隐患之一。

    但他们现在已经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了,若是再出现造反的情况……

    那只能说,国朝对百姓压迫太甚了。

    与百姓们接触过的熊孩子知道,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事实上没有几个人愿意造反的。

    国朝哪怕是只给他们一口饭吃,很多人依旧会选择沉默。

    一百五十余年已经让他们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大明就是天下。

    历朝历代中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有一个朴素的观念,那就是家天下。

    这种概念几乎是华夏独有的概念,身为皇帝的正统合法性下面的老百姓认什么?!

    认的是他们在最绝望的时候,皇帝需要承担责任出粮救济安置。

    皇帝更像是一个大族的族长、大家的家长,得为所有人负责。

    “上京告御状”,这几乎是大多数百姓们朴素的申冤概念。

    这种概念的心理源自于对这种家天下的根由,皇帝必须要承担责任。

    他需要评定冤假错案、需要在灾祸的时候站出来救济百姓,而皇帝一旦没有做好这些事情……

    他的合法性就消失了,出现的就会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朱厚照明白张小公爷的意思,当那些诱导的因素消失后如果还出现造反。

    那么作为皇帝的弘治陛下,还有他这位太子、国朝重臣的张小公爷就得思考了。

    是不是他们的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

    第二天朱厚照没有继续呆在车里,反而是恢复了骑马。

    他不顾刘瑾、张永等人的劝阻,一定要求骑马、要求尽量查探如今洪涝区域的情况。

    部分地区的洪水已经退去,留下的只是残檐断壁、满目疮痍。

    县衙里残存的县丞、县尉等,一身酸臭的在组织百姓们清理淤泥。

    “让大军停下!来一个哨,帮忙干活儿!”

    朱厚照打马抵达的时候,看到这情况二话没说回身便下令。

    身后的黑甲军卒赶紧“喏~”了一声,轰隆隆的打马回去开始调集人手过来。

    刘瑾则是早早的拿着他的印符,去把一身酸臭的县丞给找了过来。

    “殿下若是要征民力,恕下官做不到!杀了下官也做不到!本地灾祸已然……”

    这位县丞看到太子亦是双眼无神,历经生死他已经对很多事情看开了。

    现下还谈什么上下尊卑?!且先带着百姓活下来才是!

    “别跟本宫废话!灾民多少、房舍损害、粮秣还有多少可以抢收……”

    然而让这位县丞没有想到的是,朱厚照暴躁无比的打断了他。

    却不是要什么民力徭役,反而是问起了灾情灾况。

    “马上组织人手支起大锅,烧水洗漱!大灾之后多有疫病,乃源于地方不洁!”

    叫这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