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战争不绝,朝廷已至崩溃边缘,朕不想再打了,理当偃旗息鼓、休养民生。”
陈叔达应和道:“微臣走访市井,民心厌战,现在军队也士气低迷,圣上主张停战是顺应民心和军心之举,臣赞成。”
李渊点点头,又问萧瑀,“萧相国的看法呢?”
萧瑀知道李渊说什么都是借口,他是被杨侗打怕了,但他知道战争对朝廷负担太重,也有点反对贸然开战。
“圣上,我们之前收来的粮食全部运往前线,东征失败,尽落敌手。今年粮食歉收,税赋已经不能满足朝廷日常支出,本来还有余粮可以支持年末禄米,但太多阵亡将士需要及时抚恤,微臣估算一下,至少要百万石以上,而我们官仓存粮只剩下四十万石,根本不能支付阵亡抚恤,更不要说年末百官的禄米支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抚恤,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军中将士必然不满,本就不高的士气恐怕……”
恐怕什么?
恐怕军心涣散,不战而溃。
大家都知道。
“要不,和谈?”
独孤怀恩这话,惹来一堆白眼。没有钱、没有粮,拿什么去跟杨侗议和。割让土地吗?
独孤怀恩却说道:“杨侗南下至今,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战事,也同样筋疲力尽,而且中原大地战乱了十多年,遭受严重破坏,接下来,他要投入无数人力、物力去治理这些地方。刚才诸位相国也认为不想再打下去,只要双方以诚相待,我们未必要付出什么赔偿。不说别的,我们至少也要探一探口风吧?如果他不打,而我们却不断陈兵以待,岂不是劳白白耗了无数钱粮无数?”
刘文静反问道:“如果我们和杨侗和谈,李密、林士弘、孟海公会怎么想?他们还会相信我们吗?”
“这……”
李渊本来是有点动心了,可一听刘文静这么说,也就挥了挥手,道:“隋唐已是生死之敌,和谈没意义。全力训练强军,至于钱粮问题,先把内帑拿去用,决不能让军心散了。”
“喏!”萧瑀松了口气,
皇帝可以合法获得国家财税的一部分,不同的税,得到的比例也不一样,奢饰品的比较高。到了襄阳的李渊清洁溜溜,讨要起来比以前也狠,再穷再苦都没舍得动用内帑来补充国家用度,所以他的私财很多很多,填亏空还会剩下很多。这下子,萧瑀不愁钱了。
。。。。。。。。。。。。。
另一边,杨侗也在与大臣对话。杨侗笑着说道:“克明又来信了,说是原属于萧铣的心腹,在萧铣的说服下,已经放下军权、政权,决定归顺大隋,且会带着家人与萧铣一道北上。”
“圣上,随着萧铣的归降,我们又获得一个产粮重地了。”主管民生的杨师道笑着说道。
他说的是江汉平原,那里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一直是南方产粮重地,萧铣选择在寻里建国,也是看中了丰富粮食产量,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杨尚书这就算错了!不止一个呢!”杨侗笑着说道。
“哦?”杨师道拱手道:“请圣上明示。”
“我大隋王朝共有几个产粮重地,分别是辽东平原、燕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平原大地、黄河和淮水之间的东部地区、江淮地区、江汉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这些大家是知道的。随着萧铣的归降,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皆归大隋所有,目前只有个别地区不属于我大隋管辖。而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地方被大家遗忘了。那就是岭南南部靠海地区,估且称之为珠江三角洲,那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气候的关系,稻子成熟地特别快,往往一年之中可以丰收三季,只要人口增加、田地增加,它爆发出来产能威力比任何一个产粮重地都强。以后人口增加,一年两熟的江南、洞庭湖区,一年三熟的珠江水系便是”
“现在的江南并未得到开发,尤其是两湖、岭南一带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烟瘴肆虐、野兽横行的原始地区。要是等到将江南、两湖、岭南完全开发出来,大隋的粮食基本无忧。朕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一句话,那就是‘湖广熟,天下足’……”
众人尽皆动容
国家要发展,靠什么?
人口!
人口依靠什么养活?
粮食!
所以人口在历朝历代,都是衡量一个国势强弱的重要指标。要是依照杨侗这么说,这些地方的潜力可比中原高得太多,值得去一一开发。
“照这么说,把罪犯发配岭南倒是让他们过美好日子了?”刘政会郁闷的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那里潜力无穷,但却还没有开发,目前确实是穷山恶水,而这展到的结果是什么?是穷山恶水出刁民。”杨侗扬了扬手中的信函,道:“据萧铣说,岭南现在就有人意图。”
“圣上,岭南僚人自古即有,他们人数虽然不少,但文化低下,装备简陋,且各自为王,一如北方群居部落,没有统一的指挥,根本威胁不了南方。”孔颖达说道。
“孔尚书可知,僚人为何这般孱弱?”杨侗扭头看向孔颖达道。
“僚人不识兵法,只知劫掠,无论装备亦或是战术,差得太远。且个个都桀骜不驯,谁也不服谁,所以形成不了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势力。”孔颖达笑道。
“兵法可以学,装备不好可以炼,但真正的原因,却是中原王朝一直以来,都在限制他们的发展。”杨侗摇头道:“粮食、盐只有维持日常,兵器战甲只能抵御一般的野兽,这些基本资源都卡在朝廷之手,所以他们每敢于反抗,便会遭到镇压,时日一久,自然畏我中原如虎,他们的命脉被朝廷把持,所以不是他们弱,而是我朝廷以各种方式在削弱他们。然而自古以来,被朝廷发配到岭南的,都是高智之士,这种人对朝廷恨之入骨,于是便将一些先进的东西也教给了僚人,有的甚至世代繁衍了下来,形成了一个个部落首领,他们也促成了岭南僚人的开化,所以绝不能以过去眼光看待今天之僚人。否则的话,会吃亏的。”
“喏!”
房玄龄问道:“圣上,是不是有人在收拢岭南的大小势力?”
“确实有这么一个人!”杨侗点了点头,道:“此人名叫冯盎。”
“圣上,微臣知道此人,且有数面之缘。”杨师道拱手说道。
“说说看。”
“说起来,冯盎也是来历不凡,他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王冯弘的后裔,北燕灭亡后,冯弘的儿子冯业留在高州。冯业的孙子冯融担任过南梁罗州刺史。冯融的儿子冯宝,娶岭南高凉的越族大姓冼家的女儿冼夫人为妻,因而成为高凉越族首领,南梁朝廷任命他为高凉太守,而相对于冯宝,冼夫人出色万倍,她是个了不起的巾帼英雄,冯氏顺势效忠陈国,到了陈国灭亡以后,岭南一带没有依附大隋,几个州都奉夫人为主,号为圣母,保境安民。时任晋王的武帝,拿出陈后主留给冼夫人的信,告诉她陈国灭亡了,让他们归服,她这才率领族人归附大隋,被文帝加封谯国夫人。而这个冯盎就是她的孙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