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光刻机之“痛”(第2/2页)我的人生重置了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做事还稍微要做一些遮掩,鲍威尔用从口袋里掏出的那一小瓶洗衣粉,指责伊拉克拥有生化武器,尽管很无耻,但起码还找了一个借口。

    至于再过十几年,老美做事已经连接口都懒得找了。

    “孟总,这事儿我不和你争论。我的意思,你开始研发45(NM)制程工艺的时候,不是要买入相应的设备吗?那就以研发的名义多买两套。另外,你有没有考虑过,同时研发45(nm)和40(nm)两种制程工艺?”

    在芯片制造设备领域,胡杨一点办法都没有。暂时来说,即便是他想投资,他也找不到合适的标的。

    45(nm)和40(nm)制程工艺相差明显不到一代,在当年的那个时空,台电就是这么玩的。

    正常来说制程升级应该是45nm—32nm—22nm—14nm—10nm,也就是经典的Tibsp;Tock。

    但是台电当年在45nm之后却推出了40nm制程,这也迫使英特和三星等厂商打破了规律,在一年以后启用了NAND专属的35nm制程(有趣的是HW海思四核也用了35nm制程工艺)。

    而鸡贼的台电后来又跳到28nm,抢占制程高地,这显然让英特和三星很不开心,所以后期,三星和英特尔都回到了正常的升级策略,并且从那以后,英特尔就一直对半代升级嗤之以鼻(恼羞成怒)。

    如果芯通国际抢先一步同时研发45(nm)和40(nm)制程,那么40(nm)制程工艺所用的设备,别人就很难限制你。

    因此,胡杨建议芯通国际跟随台电的战略,进行非整代升级。台电这么做是为了打乱竞争对手的节奏,而芯通国际这么做是为了自保,在关键生产设备上不被人卡脖子。

    孟如松刚开始对于胡杨的说法不以为然,因为对方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但仔细想一想,越想越有道理。

    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管孟如松不是很相信西方国家会限制生产设备,但要是万一会呢?

    还有一点,孟如松本身就是从台电出来的,他对于老东家的竞争策略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觉得,台电在45(nm)之后,很有可能会采取非常规升级的路线。那么芯通国际早一步开始40(nm)制程工艺的布局,绝对是一招好棋。

    书客居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