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经进城的这个早上,慈禧决定处死珍妃——命大太监崔玉贵将其从屋里拖出来,塞进贞顺门边的一口井里——那口井至今犹在,被后人呼为珍妃井。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后,慈禧终于回到了皇宫。她第一时间便将执行了珍妃死刑的崔玉贵给开革了。崔玉贵的地位仅次于李莲英,是内宫数得上的权势人物,很多重要的差事——比如出宫传旨,都是崔玉贵承担的。为什么开革崔玉贵,因为慈禧并不是真的要处死珍妃,而是说了句“不听话就将你扔到井里去”。结果崔玉贵逞能,真的将珍妃推到井里害死了。失去了生活着落的崔玉贵很不服气,留下许多关于珍妃之死的传言,因为他是当事人,他的话自然具有权威姓。以他所说,是因为慈禧不准备带珍妃走——大部分妃子都不能走,包括珍妃的胞姐谨妃。珍妃说了句,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下皇帝坐镇京师,主持大局。这句话戳到了太后的心窝子,慈禧大怒:死到临头,还敢胡说,立命自己将珍妃拖出去处死。珍妃大叫,我没有死罪!皇上没让我死!慈禧说,皇上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去!
历史的真相总是被隐藏于重重的迷雾中。不过等慈禧一年后回京,以珍妃殉主,吩咐厚葬珍妃,追赠珍贵妃,还亲自为她写了祭文。
为什么讲这段与本书主线偏离的情节,主要是反映慈禧睚眦必报的姓格。戊戌之变是慈禧一生的最痛,慈禧绝对不会饶恕戊戌的“罪人”们,她或许认为,导致庚子国难的根由就是戊戌变法。既然不能带哪些嫔妃们走,那就必须考虑她们万一落入联军手中的后果,别人犹可,珍妃是万万不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即使珍妃不顶慈禧的嘴,最好的结果就是一条白绫。
其实,这位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女人并不是不懂得报恩,比如对于官至四川总督的吴棠,因为区区二百两纹银,终身信任有加,不管言官们如何弹劾,她一概不理不睬。
做完了这件事,慈禧必须走了。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出城之路并不顺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