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使节团遇刺案(第1/2页)天作不合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吐蕃!”朝堂上有人出列,扬声道,“今年与我大楚交好的西域诸国唯有吐蕃还不曾派遣使者前来纳贡!”

    站出来的是礼部尚书,当然大楚也不是贪图吐蕃的进贡,礼部纳礼单回礼时甚至往往要远比对方带来的贡品丰厚的多。

    这其中关键的是态度,是大楚与吐蕃交好的态度。

    对此,有人出列道:“边关传来消息,吐蕃如今正在内乱,怕是无暇顾及向我大楚纳贡了。”

    礼部尚书这才道了声“原来如此”,而后不说话了。

    临近年关,交到上头去审阅的单子不能出什么差错,其他都对上了,唯有吐蕃这一块缺口迟迟不见踪影,虽然不是他的错,但总要在朝堂上提出来的,免得将来被人抓了把柄。

    外邦的事有外邦自己解决,是以,这句之后,朝堂上便再次安静了下来。

    队尾一道短促的吸气声便在此时响起,意识到这是在朝堂之上的甄仕远连忙捂住了自己的嘴。

    一时激动,险些引来众人注意。

    不过,虽是及时收了口,临近的几个官员还是不明所以的往他这里看了看,甄仕远低头,眼观眼鼻观鼻一言不发。

    剩余的民生大事与他关系不大,他就是个查案子大的。

    等了也不知多久,那一声“退朝”的声音总算响了起来,他忙转身向殿外走去,不过出了大殿之后并没有如以往那样直接赶回大理寺,而是在一旁小道上“缓缓”走着。

    这样的“迟缓”行走一看便是在等人,有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同僚经过时同他打了个招呼,便径直走了。也不知道甄仕远是在等什么人?

    便在此时,有人在几个武将的簇拥下自殿内走了出来,甄仕远这才停下了“迟缓”的脚步,上前一步道了声:“大督护!”

    周世林愣了一愣,见他在这里等自己,便对身边几个武将说了几句,而后走上前道:“甄大人,有事?可是平庄那小子闯祸了?”

    甄仕远忙摇头,道:“他还好。”

    周世林闻言这才松了口气,而后不忘提醒他:“你要将平庄安排在乔大人身边多历练历练啊!年轻人嘛,就是该磨磨性子的,我这贤侄我清楚的很,身手很是不错的。她有跑腿的任务要寻人做的便找他”

    眼看再让他说下去要说个没完了,甄仕远连忙咳了一声制止了周世林喋喋不休的念叨,而后才道:“大督护,我有事要问你。”

    周世林哦了一声,这才道:“你倒是早说啊!”

    甄仕远心道:你一上来便如此说了一通,我哪还有功夫说?

    不过这时候可不是同他互相推诿的时候了,于是甄仕远咳了一声,开口道:“就是方才朝堂上提的吐蕃的事情,大督护应当知晓吧!”

    吐蕃的事是从边境传来的,方才在朝堂上出面解释的也是个武官,如此的话,周世林这个大督护多半也是清楚的。

    果然,在他话音落下之后,便听周世林开口了:“我还当是什么事呢,原来不过是这个事!”他说着漫不经心的瞥了甄仕远一眼,道,“吐蕃近日有些乱。”

    甄仕远忙道:“什么乱?”

    周世林道:“还能有什么事?现在的吐蕃王几个月前狩猎时遇意外坠马,听说是快不行了。你也知晓如今这个吐蕃王不过正值壮年,膝下几个儿子最大的那个也才十岁,倒是他那几个兄弟个个壮年已成气候,自然乱起来了。”

    甄仕远听到这里眉心顿时拧成了一团,忙问他:“依大都督看来,哪一方优势更大一些?”

    “我又不是吐蕃人,也不清楚两方的本事,这事不好说。”周世林说道,不过对着甄仕远还是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吐蕃王那边几个儿子就算不死也不过被人扶作傀儡,胜的可能性不大,倒是那几个吐蕃王的兄弟,老三和老四年岁相当,羽翼已成,估摸着新的吐蕃王就在这二人之中产生了。”

    “如此啊”甄仕远若有所思的应了一声。

    是啊,就如此,吐蕃的事他们怎会知晓的清楚?周世林心道,不过还是追问了一句:“你还有什么事要问吗?”

    甄仕远摇头。

    周世林这才道:“没什么事我便先走了。”

    只是才转身走了两步,身后甄仕远的声音却再次响了起来:“大督护,请留步,还有一事。”

    待到早朝结束之后赶回大理寺,甄仕远便径自去找了乔苒。

    “你猜的不错,吐蕃确实有事了!”一见到女孩子,他开口便道。

    乔苒心下一沉。

    甄仕远也不废话,将从周世林那里听来的说了一遍,而后道:“我还特意问了问周世林,那个老四同死去的老二是一个母亲生的。”

    “这不是巧合。”乔苒道,“我有预感,有人兴许要在此事上大作文章了。”

    甄仕远也是一脸沉重之色:“你说的不错,胡元子这时候突然杀人定然与此事有关。若只是普通的凶杀案倒不急,怕就怕此事会引来两国矛盾。”

    “那就要查一查五年前吐蕃使节团的遇刺案了,”乔苒说着,指向桌上的卷宗,显然在甄仕远回来之前,她就已经开始翻查了,“这件事的卷宗案底就在大理寺,我方才拿出来看了一看。”

    “我此前还不曾看过,毕竟五年前的事了,”甄仕远瞥了眼桌上翻开的卷宗,转而问乔苒,“你既看过卷宗了,可觉得这个吐蕃使节团遇刺案有问题?”

    “自然是有的。”乔苒说着对甄仕远道,“其实就算不看卷宗,从陛下当年要追查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因为吐蕃使节团身份特殊,再加上这件事吐蕃不想追究,陛下也不好追查。

    甄仕远有些意外:“不是匈奴人做的?”

    “吐蕃使节团遇刺离长安并不远,又是一队匈奴人突然出现,”乔苒说道,“使节团走的还是官道,依当年胡元子留下的口供所言,厮杀存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天子脚下的官员布防什么时候弱到附近官道上有一队匈奴人截杀使节团,一个时辰居然都发现不了的地步了?”

    “还有,根据胡元子的口供,使节团带了信号弹,可是想要发信号弹时发现信号弹受了潮,发不了了。”乔苒说道,“显然使节团中一定有人里应外合。”

    甄仕远冷笑道:“当时吐蕃王二子死后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吐蕃王长子了,如果真是如此,里应外合倒还真有可能与吐蕃内部的政变有关。”

    整件事从得益的角度出发,要理清楚吐蕃使节团遇刺的事情并不难。

    “还有一个问题,”乔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单从卷宗所述,胡元子口供那些刺客有数十人之多,个个武功高强,他一个厨子最后挨了对方一拳飞跌出去便晕了过去。可留在现场的匈奴人的尸体只有五具,如此一算,当有至少七八个刺客活着离开。都杀了这么多人了,为什么不在一个晕倒在一旁的厨子身上补上一刀?”乔苒道,“如果我是刺客,定然不能留下活口。”

    甄仕远凝重的神情变化的愈发明显:“你的意思是胡元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