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借钱试忠心(第1/2页)赝医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虽然两人互相鄙视,但现在却是谁也离不开谁,杨泽想对长公主进行更大的打击,以便李正隆离京之后,他好能多拉些墙头草,可不要小看墙头草,这种人多了,也算是一种势力,起码不会少了替他摇旗呐喊之人。本文由 。。 首发

    而李正隆则想着带兵出征,彻底把右神武军的兵权拿到手里,说不定回师之后,他的兵权还能更上一层楼,但这就需要杨泽来给他策划了,毕竟他手下没有哪个谋士,能赶得上杨泽的。

    李正隆道:“那,这事儿……为兄这就去向皇上说明?这事儿赶早不赶晚,要是被长公主知道了,说不定便会再起事端,她哪可能会让自己的女儿女婿出事儿呢!”

    杨泽却摇了摇头,道:“这事儿小王爷可不能亲自去说,既然下官把这案子走了正常的流程,那就应该由京兆尹马维山出头,他把事情上报了,中书省的宰相们怎么可能打酱油,必定会追查的,而他们能向谁追查,自然是向下官了,那时下官再去危言耸听一番,就能达到咱们想要的效果了!”

    李正隆点了点头,疑惑不解地道:“打酱油是什么意思,是坐视不理的意思么?”

    杨泽一挑大拇指,道:“小王爷英明,打酱油确实是这个意思,这个词嘛,是下官老家的家乡话。反正咱们只要挑个头儿,后面的事,自然就有人替咱们做了,小王爷只要等着大家推举你领兵出征就成,当然,要是你有信得过的大臣,可以让他们敲敲边鼓,这样事情能办得更快些,也能更顺利些。”

    李正隆深以为然,这时候是用得上依附他的那些大臣了。只可惜,跟他混的那些大臣,没有几个位高权重的,宰相级别的更是一个都没有,顶多也就是几个御史了。

    他道:“只求快些,至于说到顺利,那却是一定会顺利的,京中除了我之外,也没有人会领兵了。”

    杨泽心想:“吹牛吧你,难道你就会领兵了。在以前你也就是看看大兵们齐步走罢了,估计现在的水平也仍旧是这样!”

    摇了摇头,杨泽道:“那可不一定,说不定会有人保举李重九的,镇西大王爷的儿子,别看他病病歪歪的,但越是病得严重,别人会越把他抬得高的!”

    说罢,杨泽拱手告辞。事情说清楚了,他留着也没意义了,早点儿回去,他还有别的事要做呢!

    李正隆亲自送他出了门。见杨泽溜达着走了,直到走过了街道的拐角,看不到背影了,他才返回了王府。

    一边走。李正隆就一边想,为什么杨泽提起了李重九呢?李重九是个病秧子啊,谁能代替自己。李重九也不可能的,那为什么杨泽说李重九得的病越重,那别人就会越抬举他呢?这不符合看皇孙的说法儿啊!

    一直走回了书房,他也没想明白,感觉自己跟不上杨泽的思路,也许是当局者迷的关系吧,看来得找个局外人说说,要不然自己岂不是要一直糊涂着。

    可这种事情,却又不能找别人说,就算是再信任的手下,也不能说,谁知道手下会不会回家和老婆说呢!

    嗯,对了,咱也有老婆啊,那可是最亲近的人,对,回后宅和老婆说说,让她帮着分析分析,虽然他有好几个老婆,就算是再怎么标榜自己不爱女色,但身为王爷,红颜知己这种东西,总是不缺少的,但能称得上真正的老婆的人,却只有一个。

    李正隆大步去了后宅,进了自己住的院子,叫道:“阿彩,在做什么呢?”

    他的王妃不是高门大族,而是一个中等人家的女儿,也就是俗话中的富农人家,做为皇孙,他想娶什么样高门大族的女儿都能娶到,可是他却非要娶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以此来确保他的王妃和长公主没有关系,也和朝中任何一方没有关系,是只属于他自己的人。

    而他的王妃也确实是和朝中任何一方势力无关,所以很值得他信任,夫妻两个自成亲以来,非常和睦,可以称得上是夫唱妇随,就象平常百姓家的夫妻一样了。

    王妃此时就在院子中,在给蔬菜浇水,她在院子里种了不少的蔬菜瓜果,自种自吃,这样一来安全,二来她也能有些事做。

    听到李正隆说话,王妃转过身来,道:“客人走了?听丫环说,这是个很重要的客人,是叫杨泽吧?”

    李正隆嗯了声,走到菜地跟前看了看,道:“菜长得不错啊,不过你却不要如此的辛苦,有些活儿让下人们去做就成。”

    “我闲不住的,有点儿事做,总比一天到晚闷在屋子里面强,在屋子里坐得久了,感觉人都要傻了!”王妃笑道。

    夫妻两个一起进了屋子,李正隆打发走了仆人,关上房门,这才道:“那个杨泽是大王爷的人,不过却挺能帮着我办事的,他主要是想得个终身的富贵,却又不肯背叛大王爷,所以帮我就等于是帮他自己了。”

    王妃点头道:“他这和乡间种庄稼的人差不多了,自己家的田不多,只好替别人种,好分些收成!”

    李正隆微微一怔,忽地笑了,可不是么,要是说起来杨泽现在可不就是干的这种事儿!

    他道:“刚才他带给我一个消息,说我是李家很重要的人物,可却又说李重九,就是那个病秧子,就因为他病得重了,所以没准别人会更看重他,可按道理来讲,应该是看重我才对啊,你说是不是这么个事儿!”

    他没有把具体的事情说出来,说了王妃也不懂,他只是说了李重九的事。

    王妃想都没想,笑道:“对啊,他说的没错。以前在我们乡下,要是一个农人有两块地,一块地比较肥,那自然产的粮食多,可正因为地肥,所以不用太费力气地去照看。而另一块地如果是坡地,产的粮食少些,为了保证不会一点收成没有,自然仔细照顾,费的力气自然就多些了呀!”

    李正隆啊地一声,想想是这个道理,他道:“这个,道理还真是简单啊,我却一时没有想到!”

    王妃又笑道:“在我们乡下,管这叫烧冷灶。就是看谁不行,却有可能行,那就多拍这样人的马屁,万一以后行了,那岂不就发达了,你是热灶头,就算要烧,也轮不到他们来的啊。”

    李正隆想了想,点了点头。道:“这就象我和长公主似的,不少重臣都看好长公主,所以去拍她的马屁,可我的身边却仍有不少大臣。只不过都不是重臣罢了,这点我刚才还想到了呢,还在感叹自己身边的重臣太少,却没想到这个道理。早就被你想透了。”

    “那他们就不怕李重九死了吗?万一死了,他们不就白烧冷灶了!”李正隆又道。

    王妃唉了声,道:“如果他们对李重九忠心。就算他死了,他们要改换门庭时,别人一想,当初李重九那么差,他们还能忠心地围在他身边,那这种人如果换围在我身边,岂不是也能忠心耿耿的,他们反而会得到信任的啊!”

    李正隆一拍大腿,叫道:“是啊,可不就是这么回事么!”一时之间,豁然开朗。

    可一旦想明白了,他就又想到自己身边的那些大臣,估计着,那些大臣也会有如此的想法吧!

    这么一明白,他就又不爽了,可谁对他是真的忠心,谁对他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