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封赏张瑄之争!(第1/2页)天唐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李持盈幽幽一叹,望着神情jī动的李白没有做声。

    李白是一个怀有巨大志向的人,只是因为他太过恃才傲物,所以很难为官场所容。或者说,是他自己无法融入进官场当中,既然没有办法做官,也就谈不上实现心中抱负了。

    前不久,他因为张瑄的举荐,当了一个教书育人的国学博士。[..]

    虽然每rì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这种“工作”与李白想象中的定国安邦大业相差甚远。时间一久,他便有些厌倦。

    如今听闻张瑄在陇朔建功立业,立下盖世功勋,他的心思又开始活动了。

    李白绝对是一个天才,毫无争议的天才,在诗词歌赋文学造诣上,可以说鲜能有人可比。但问题的关键是,文学水平高,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强。

    如累让李白去做一牟地方官,治理地方政务,那肯定是一团糟。

    就更不用说是领军打仗了。

    张瑄能做的事情,李白肯定做不了。李持盈心知肚明,在这长安城里,再也没有人能比李持盈更加了解李白。只是李白自己认识不到,他一向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只是一直郁郁不得志。

    李持盈摇了摇头,轻轻道“郎君,真要去陇朔投奔张瑄吗?“李白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嗯,娘子,我一定要去。人生苦短,若是再磋砣下去,我便垂垂老矣,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了。不如趁着身子骨还结实,去陇朔做点事情。”

    “张瑄都督与我关系不错,他一定会安排老夫的。”李白特意强调道。

    李持盈长出了一口气,笑道“好,那奴家便随郎君离开长安,一起奔赴陇朔。郎君在哪,盈儿便在何处!”

    李白一惊,犹豫道“娘子,边塞艰苦,娘子一向锦衣玉食,如何能吃得消?”

    “郎君,你我都已不再年轻了。人生所余时rì不多,盈儿当与郎君相守,寸步不离。”李持盈温柔地上前去抓住李白的手,满眼里全是似水的柔情。

    前半辈子,两人错过了,但如今既然结合在了一起,李持盈就不想再与李白分开。生死与共祸福共担,才是真夫妻。这是李持盈的心态。所以她明知李白在治理国政方面能力有限,却还是没有反对李白的意愿一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反正自己会坚定不移地陪着他。

    李白并不是真正的书呆子,他怎么能不明白李持盈的深情。他有些jī动地将李持盈拥进怀中,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却听李持盈伏在他的xiōng口轻轻道“陇朔大捷,开疆辟土之功,朝廷必然会派使臣去陇朔表彰张瑄封赏将士,奴家就去郎君争取一下,让郎君去陇朔做个犒赏三军的宣抚使吧。”

    兴庆宫,霜德殿。大朝会。

    在午后时分举行大朝会,是大唐历史上罕见的现象。

    李亨器宇轩昂地站在龙台之上,俯视着排成两列走进大殿来并匍匐在自己脚下叩拜的文武百字,jīng神非常振奋。

    “叩见监国太子殿下!”

    “诸位大人请起,免礼平身。”李亨朗声道,却又缓缓坐了下去。

    杨国忠等文官以及以陈玄礼为首的武将神sè复杂地望着jīng神头十足的李亨,各怀心思。

    张瑄先是部城大捷,旋即又率军侵入吐蕃,以三万人之力将吐蕃搅了一个底朝天,却又没有损兵折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而接下来,他竟然趁势一举将吐谷浑故地拿下,盖世功业,震动了整个大唐!

    今rì之朝会,显然是商议如何封赏张瑄和陇朔诸将。

    众人心知肚明。却无一人主动开口。

    大殿中的气氛非常微妙,虽然并不沉闷。

    “诸位臣工,本宫今rì召集诸位朝会,是为了宣布一件大事。”

    李亨按捺住内心的jī动情绪,缓缓沉稳道“自部城大捷后,陇朔大都督张瑄率军追击吐蕃残军,在吐蕃境内转战两月,接连大胜,歼灭吐蕃兵马万余,攻陷焚毁吐蕃城寨堡垒要塞多座。”

    “更重要的是,张瑄率军趁吐蕃内乱,一举将吐谷浑故地拿下,再次歼敌8000人,正式将吐谷浑故地纳入我大唐版图。”

    “自开元以来,我大唐何曾有今rì之大胜唐军所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扬我国威,震动四夷。开疆辟土,此乃盖世功业,张瑄为朝廷立下不朽功勋!”

    “今rì朝会,商议如何封赏张瑄以及陇朔将士。本宫希望诸位能秉承公心,各抒己见。本宫也希望能尽快派使臣赶赴陇朔,替朝廷犒赏三军,以彰其功!”

    李亨挥了挥手。

    众臣犹自沉默着。

    李亨扫了杨国忠一眼,淡然道“杨相以为如何?”

    杨国忠微微笑着,迟疑了一下,朗声道“殿下,张瑄都督之功,开元以来鲜有。盖世功勋,朝廷自当封赏嘉勉。可在官阶上,张瑄已然位极人臣,品阶不在国忠之下了。”

    杨国忠说完这话,微微停顿了一下,一边观察着李亨的脸sè,一边扫了众人一眼。

    果然,众臣开始小声议论纷纷。

    如何封赏张瑄,还真成了一个问题。张瑄此刻的职位、品阶已经位极人臣,在官阶上晋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杨国忠轻轻一笑“然,张瑄乃是我大唐罕见的干才,不仅文采出众,军事韬略经过事实证明,也是盖世无双。殿下,臣以为,既然张瑄是领军之才,不妨在兵事上再委以重任。若加兵部尚书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两河行军大总管,全权署理朝廷抵御吐蕃事务,比较妥当!”

    “这也算是人尽其才。”杨国忠最后又特意强调了几句。

    因为杨三姐母子和杨玉环在,注定了张瑄与杨家的关系已经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所以杨国忠本人自然是竭力玉成。张瑄的能量越大,权势越高,对杨家越有好处,两人联手,一文一武,大唐朝廷何人能敌?

    杨国忠这话一出口,满朝文武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若是给予张瑄这样的“封赏“张瑄就会成为大唐军权最重的人。兵部尚书衔可调度全国兵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入相权,然后再兼任两河行军大总管就对河西、河东兵马拥有了指挥权,再加上陇朔军马,如此一来,张瑄标下可指挥的兵马将达到20多万。

    陈玄礼心神jīdàng,唯恐李亨一时冲动之下答应了杨国忠的奏请,赶紧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

    陈玄礼躬身大声道“殿下,杨相所言,臣以为不妥。”

    “一人节制三镇兵马,朝廷从无先例。如此赋予重权,甚为不妥。殿下,请恕臣直言,范阳安禄山恶例在前,朝廷不得不防!”

    陈玄礼的话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共鸣。虽然明知道陈玄礼此话掺杂着个人打压张瑄的sī心,但奈何他这话站在了朝廷的立场上,说得冠冕堂皇之极。

    安禄山就是一个例子。如今安禄山尾大不掉,大唐朝廷养虎为患,岂能重蹈覆辙!

    陈玄礼的话很明显了:如果把张瑄再养成第二个安禄山,那么,大唐朝廷危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