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烧钱大坑(第1/2页)互金巨子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策划好了共享单车案,张益达开始筹集资金了。

    多格芙德那边从近个多月的盈利里面抽取5万出来,多了不敢抽,怕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毕竟这是张益达的现金奶牛,一年还是有两千多万盈利的,不能一次性放血太多给搞死了。

    另外找益民金服集团和锐向金科集团预支了未来一年薪水,加起来也才5万,数额不大,张益达又是绝对控股股加董事长。

    所以很容易就预支到了,财务给打到张益达卡上了,税后5万元整。

    另外,房子和车子一共评估是714万,贷了7成一共5万。这笔钱由公司去贷了,再转借给张益达。

    张益达自有资金5万,投资了1万给代维,再预留5万生活费,可以拿出1万。

    零零总总加起来16万元的共享单车项目启动资金就这样凑够了。

    拿着这些钱,张益达注册了一家公司,名为“京城市惠民科技有限公司”。

    以后惠民科技就是共享单车运营主体了,单车的名字也叫做“惠民单车”。

    接着张益达发动所有人脉关系,开始招募单车和智能车锁的硬件工程师,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多人的研发团队。

    租了一间郊区的废弃厂房车间,买了一堆单车组装零件,硬件团队开始研发起了第一代共享单车。

    ……

    华屹资办公室。

    雷明跟张益达讲述起了华屹资的发展近况。

    “经过近半年的募资,华屹资一期基金5亿美元终于募集到位了。”雷明一脸喜色,这段时间为了募资可谓跑断了腿,用尽了一切办法。

    “哦,那是好事啊!值得庆贺。”张益达也是高兴不已。感慨道:

    “头条,嘀嘀,镁团三家的投资资金总算筹集到位了!”

    “5亿美元中,投资头条花了1亿,投资嘀嘀再耗去75万,镁团是5万。只剩5万美元了。”

    雷明又感叹道,好不容易才募集够的一期资金就花去%了,还剩1%。

    “5万美元也够再投资一个项目了。我这里有个项目有没有兴趣啊?”

    张益达笑着道。

    “什么项目啊?来听听。”雷明眉头一挑,凑到张益达面前,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共享单车!”

    张益达决定再从华屹资拉一轮融资,肥水不流外人田。

    “是不是那种公共自行车啊?放在公共区域供市民租赁骑行的啊?”

    雷明听这个“共享”二字,就联想到了公共。

    “对,以前的公共自行车都是市政工程。政府来主导运营的。

    我们这个共享单车,由公司来投放运营。”

    张益达点点头,公共自行车最早出现在荷兰,7年奥运会开幕前,京城市政府为了便市民和游客,在城市投放了5万辆公共自行车。

    “这个项目不好盈利吧!京城,临安等很多省会城市前几年都有公共自行车,最近两年没怎么看到了。”

    雷明不太看好这个项目,市政工程都搞不下去了,别一家民营公司来搞了。项目肯定亏损巨大,各大城市才开展不下去了。

    “盈利还是有可能的。锐向和益民都可以给单车投放广告。另外,单车租赁骑行还可以收费。

    最为关键的是,我打算推出一个单车骑行租赁APP。以后单车APP有两三亿用户了,那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

    张益达一脸认真的道,共享单车自他决定要做后,一定就要将它做成一款国民级应用。

    “两三亿用户?还流量入口?还要投放广告?”

    雷明也是懵逼三连,会有这么多用户?

    又追问道:

    “两三亿用户,你这得把业务做遍国啊?那得需要多少辆单车啊?”

    “5亿城市人口,按5人一辆车的话,需要投放1万辆车。”

    张益达觉得一千万辆放城市绝对是够用了,后世各大品牌共享单车加起来已经超过了这个数,数量过剩,产生了很多资源浪费。

    “1万辆……自行车?”

    雷明有些结巴,张益达给他的震惊是一个比一个大。

    “对,1万辆差不多覆盖完国主要城市了。实际生产的话我预计至少也会达到5万辆。因为其他竞争对手入局后,肯定也会疯狂投放单车。

    我们这边率先完成5万辆单车投放,预计就可以奠定胜局了。”

    张益达心里差不多预估了一下市场发展情况。

    在他的设想中是这样的:

    “拉上华屹资投自己5万美元天使轮,过几个月等研发生产好,直接一次性投放1万辆单车。

    运营一两月后,运行情况良好。直接启动A轮融资,然后投放1万辆单车占据一线城市市场。

    这个时候开始会有跟风者了,可能初期会有几百几千辆单车投放到市场。

    凭借着占据的市场份额和先行优势,惠民单车启动第三轮融资,再向市场投放几十万辆单车。

    这个时候竞争对手可能投放量级也会达到几万辆了,但市场份额和数量仍旧落后于惠民单车。

    惠民单车要利用和先行优势和融资节奏,用遥遥领先的市场份额迅速把竞争对手击垮,形成马太效应。

    待惠民单车投放数量达到5万量级的时候,其他竞争对手还在几十万的量级,那基上胜负的天平就往惠民单车倾斜了。”

    “一辆单车造价元,1万辆就是个亿!”

    雷明开始算起了账,嘀嘀咕咕的。

    “你的元是普通单车,我们这个单车还要加智能车锁。车身也要从坚固耐用的向去提升制造工艺。

    起码得1元一辆。”

    张益达给雷明纠正道,他不会造前世ff那种成低但损坏率很高的单车,良好的单车品质才会让用户更青睐。

    “好,以1元成计算的话,1万辆单车就是1亿元。就算是5万辆也要5亿元。

    然后单车不可能不损坏吧?损坏了要维修,要更换,这又是一笔成。

    然后这5万辆单车不可能长腿跑到各个城市吧?这就需要运输成。

    然后各城市还得有运营人员,调度成又是一笔。

    如果达到几百万辆的单车的投放量,总部员工估计也是上千人。这一年起码得上亿的人工成。

    我算了下,要达到你的国同时运营5万辆共享单车的情况,起码得投入1个亿。”

    雷明觉得张益达平时挺明的一个人,怎么想着做这个项目了?搞不懂。

    “完了吗?这些听我给你慢慢解释!”张益达知道雷明是没有亲眼看到过后世的共享单车盛况,以目前的眼光来看确实是一个无底洞。

    “等等,还有问题。怎么盈利喃?投入1个亿要是后续能够盈利也不是不能做。只是我看不到什么盈利前景。”

    雷明讲得口干舌燥的,刚灌了一口水,又跟张益达补充了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