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张聪明伶俐(第1/1页)重生之军嫂追夫记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

    瞧着李队长那带着奸笑的表情,铷初一下子就像是喝了一瓶冰冻雪碧——透心凉。

    只是可惜现在的她,不能心飞扬,只能抿着嘴不话。

    她现在就像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李伯伯,那我就了,您可不能反悔哦!”眼珠子转了转,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嘛,我等着,你可要想好了再,免得我以大欺,早早就给我屋里臭子物色个媳妇儿。”李大荣爽朗地笑出了声音,尤其是看到这丫头吃瘪的样子,总觉得这才是符合她的年纪,那老气横秋的样子准时让人看着有点心酸,还是这样看起才乖。

    “嗯嗯,不会啦!您今天来,肯定是有好事告诉我们,我猜肯定是您们上次的,帮我屋里联系卖鱼这件事。”瞧他这笑容满面的样子,铷初就知道有好事。

    “咦你这丫头还真的是聪明,你咋知道的,我也没什么呀!”听到铷初的话,李大荣还真的是愣怔了一下。

    自家那个臭子都不知道今天去城里了,这丫头又是怎么知道的。

    “我听张爷爷您今天去城里了,回来就跟捡了钱一样。”起这个铷初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张爷爷也真的是一个自带笑话的老人,随便一件事情从他嘴里出来,都变得生动有趣了。

    “我去城里,难道就不能是别的事情?”对于铷初的话,李大荣肯定不赞成。他们当队长的在不忙的时候都是在自家田里干活,有什么需要出面的,公社里有高音喇叭,就在那里喊两声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七站八所”(七站,当时每个乡镇都有可能设立的大概有这几个——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化广播站、种子站、食品站,这些都算乡镇直属事业站。八所分别是——派出所、土管所、司法所、邮电所、变电所、地税所、国税所、工商所)都是在镇上,有什么事情都要往镇上跑才行。

    管理衣食住行的供销社,每个月都会去瞅一瞅,上面有没得任何福利。

    有时候村里有资金需求的,也会去信用社走动走动,看看能不能找他们帮帮忙,尤其是春种的时候。

    “别的事情当然可以,但是您这满面春风往我屋里走,肯定是关于我屋里的。”一看他这,已经**不离十了。

    “满面春风就跟你屋里有关,肯定有关了,我是来提亲的,也行呀?”不想被丫头给比下去,李大荣第一次跟个孩子争论起来。

    ⊙﹏⊙

    铷初瘪了瘪嘴巴,这事情更加不过去了,不是吧?

    谁见过有人提亲就带两张嘴皮子。

    “李队长,我屋里那个鱼真能卖成钱。”铷强用力扭了扭大腿,俨然不敢相信的样子。

    这几天都没得动静,还以为不能卖了。

    “能卖,能卖,这好的鱼抢手得很。”李大荣收起玩笑的意味,一脸正色地看着铷强。

    “李队长,辛苦你了,让你帮忙跑路了。”铷站起身给李大荣斟酒,才将愣在那里的铷强唤回来。

    “这就过了,为你们服务是我们莫大的荣信。这个还要谢谢支书,是他开的介绍信,我只不过借花献佛,帮忙走一趟而已。”李大荣谦虚地道,眼神看了一下那个亮晶晶的丫头,听到他可以卖鱼后,两只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竖起耳朵认真听他,真的是财迷一个。

    “不不不,你是大功臣,来来来,我敬你一口,让你跑路了,支书那里,等他回来我们也要好好感谢一番才行。”铷强老实巴交,从来不会点官场化的,现在喝了几口酒,也开始成了话痨。

    “那……李伯伯,这鱼是我们拖去卖,还是他们来拖,一次要多少呢?”等他们大人喝得酣畅淋漓后,瞧着几个人都开始歇下来了,铷初才开口问道。

    村里的鱼,每一年都是冬天的时候,部捕起来,整个村子一起分。好像都没有去卖过,在她的记忆里,爸爸妈妈好像也很少带她去逛街、赶场,主要是大爷爷因为投机倒把给批斗了,就算别人早就开始做生意,他们这两家也不敢去,买西都是去供销社用票换。

    “你看嘛!我的这丫头是个人,面面都想到了。”李大荣喝了三碗酒,面不改色笑着道。

    “李伯伯,您又在笑我了,那我就不问了,反正这是大人的事。”就算鱼儿是她喂的,她养的,家里还有父母,就轮不到她话了。

    “你这孩子怎么话的,李伯伯不就是跟你开个玩笑嘛,赶紧陪个不是。”坐在幺女儿身边的胡兰,直接一脚踢过去,这丫头真的是被她惯坏了。

    “没事,没事。这才是真性子,她问的一点都没错。这丫头知道的还真不少,不知道上哪的?”瞧着铷家两夫妻都是老实人,这丫头是打哪知道这么多的。

    “她大爷爷喜欢跟她唠叨这些,可能就是从他嘴里听到的吧!”铷天来看了看乖孙孙,想到了自己的哥哥。

    自家大哥就因为投机倒把给批斗了,把赚来的都交了工。风声一听,他又去了,都快两年没回来过了,真不知道跑来跑去做什么,一大把年纪了也不成个家。

    “咦您的就是铷大爷呀!他也是一个人,时代不同了,现在就是他们的天地,应该混得不错。”听到铷天来嘴里的大爷爷,李大荣就想起了那个村里的刺头。

    第一个做生意的就是他,十二岁就到处跑,一两年回家一次,也不安安心心成家,每次回来都带一些稀奇玩意儿。可能是时机不对,

    在他刚好回来扎根,做生意的都成了投机倒把,把他多年来的成果一洗而空,人也颓废了不少。

    这人呀!骨子里的西就是改不了,风声一过,又不安分了,这不,又出去了几年,一年半载才有个信回来,也没得扎根的地总是换位置,听,想找人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