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胤禛特意下旨,不允许任何人私看考生的姓名,任何理由都不行。
因为这次审阅十分严格,所以会试放榜的时候已经是会试一个月之后了。
而主考官们在审阅完考卷,排好名次便被让回府了。
胤禛还算体谅人,给了他们三天假期,让他们好好同家人交流交流感情,也是非常人性化的一个皇帝了。
会试排名出来了,紧接着就是殿试了,这次殿试的题目胤禛当众出的,题目大致意思就是:请各位考生一对改革的理解。
能通过会试来到皇上面前考试的都有几把刷子,自古以来基上每朝每代都有改革,改革之事可大可,包含着各各面,能写的西很多,可是想写到皇上的心坎上就有些难了。
他们又不是皇上肚子里的蛔虫,也不知道皇上想让他们写什么,他们只能根据皇上这几年恶动作,猜测皇上大抵是有意改革的,既然如此那就一定要往这面写。
至于怎么写,那就各凭事了。
胤禛将试卷收上来,先是糊名让人批改了一遍,大致定个名次,他来只需要看前十名便好了,可是胤禛给看完了。
其中还真有几分观点不错的但名次有些靠后的,胤禛惜才,让人查了一番,便给往前提提。
胤禛花费了三天的空闲时间去批阅这些试卷,看完之后定下最终名次,然后开始宣这些榜上有名之人进宫。
今年状元个榜眼都是汉人,探花郎是个年纪二十的满人,长相十分俊秀。
科举一过,胤禛立马就将要将新算纳入下届会试之中,并且占有重要比例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考完之后许多落榜的举子好些都还没走,想着留下来观望一番,谁承想,竟然等来了这等消息。
科举有算内容,但是这新算不曾有人听闻过,要是内容晦涩,科举就不易,又要新的西,这该如何是好。
他们正在议论纷纷,各处猜测之际,朝廷这回下发的明确的布告。
新算的书籍只要是能考上童生的书生,都可以去当地的政处领书,关键是还不要钱,而且在年后,朝廷还会陆陆续续派出擅长新算的先生,去各个府、县,见到各地的子。
京城的国子监就更不用了,还能占到时间和质量上的便宜。
时间好,同一时间他们习的时间自然多一些,质量嘛!这个也好理解,先生有优良之分,京城的先生自然“优”一些。
胤禛这一手做的还不错,虽有些突然了,但是皇上都安排的如此周到了,他们自然也不会再继续什么不愿意。
皇上既然这么下达命令,那就明应该是有必要的,能考上举人的子自认也是聪慧的,而且新算不过就几书,他们还能接受。
等事情都尘埃落定,京城也就不复往些日子的热闹了,该走的都走了,该留的都留了。
等新算的书籍陆陆续续发放下去,天下读书人基上都能接触其中的内容。
新算白了就是现代生课内容,简单,但是基础,而且里面设计到的内容都是一些基础运算,这些基础运算可以在六部广泛应用,有点眼力见的都知道皇上的意图。
而且,阿拉伯数字的出现,更是减轻了运算的篇幅……
而且习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很难,很多子自己看着书都能消化这些内容。
更一些眼光长远的人,看到了新算的价值,用来给孩童做启蒙舒之一。
宫里的啵啵阿哥自然也属于第一批接触新算的人,在啵啵还没开蒙的时候韵蓉就见过啵啵阿拉伯数字,后来又陆陆续续教导啵啵一些心算技巧,如今新算书籍出来,啵啵自然进度飞快。
而啵啵的新算先生是韵蓉。
韵蓉怀着孩子,胤禛可舍不得韵蓉劳累,自然不让她动那些研究什么的,韵蓉胎已经坐稳,为了不让自己无聊下来,就打算给儿子当老师。
事实证明效果确实不错,韵蓉虽然没做过老师,但是自从啵啵出生之后没少教导他,所以教时间顺利。
再加上胤禛天天在啵啵耳朵边念叨着,什么额娘肚子里有妹妹,要听额娘的话,要不然妹妹就不喜欢他了……
啵啵自然就更加乖巧懂事了,再加上,啵啵心里还想着要给妹妹做老师,自然就更加用功。
张英对啵啵的自制力都颇为感叹,出身优,比他儿子还,结果比他儿子还要努力,还要有天赋。
张英一边感叹,一边觉得真是大清之幸。
皇上如此贤明,如今阿哥也如此有其父之风,两代君主都贤良,可保百年盛世。
不怪张英如此感叹,大清建国这么多年了,皇太极时代才算正式迁都,各种规矩制度陆陆续续才制定下来,顺治时期才安稳下来就因为出了一个董鄂妃,太皇太后和顺治母子生了间隙,大清又因为顺治的突然离世,四大辅政大臣开始各自为自己的利益集团争斗。
鳌拜被除,又过了几年大清才正式安稳下来,眼看着皇上要各种改革,重用人才,很多有志之士都觉得是好时机,想要上进。
而作为皇上如今唯一的儿子,徒渊阿哥也知道努力上进,皇上也不赞同对皇阿哥教育闭门造车,时常会把他叫去交流皇阿哥的业,张英看得出来皇上更注重对皇阿哥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教育。
新算随着各地的举子回乡,还有各地下达的布告,在康熙十九年年末基上传遍大清,胤禛新算的书铺的十分广,当初卖玩具为了修路,结果那笔银子没用上,如今就用那笔银子,开始给新算书籍铺货。
胤禛也考虑到了一些人对新算的需求,毕竟免费发放新算的对象只有有功名的子,还有一些没功名却需要,或者有功名却觉得一套用着不便的人需要,所以胤禛特地下令,新算的书籍在正常书籍的基础上,价格下调五分之一,这其中的利润他的私库来补。
胤禛这一做法对了读书人的口味,拿私库的银子给天下子行便,可不就是对了读书人的口味吗?
历朝历代有皇上私库银子不够花拿国库的银子凑数的,像胤禛这样拿私库的银子填补的皇帝不是没有,但是他们大多都是国库银子不足之时才会这样做。
如今国库银子虽然没有多到花不完,但是支出一部分还是可以的,那胤禛如此做法就真的是一心为国为民了,怎么能让读书人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