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个男人就是难过也不会太久,翻脸比翻书还快,当即就对郑子语问起罪来。
郑子语心中了然,但也不害怕,面上痛哭道:“贤妃生前对民女多有照拂,民女也一直希望能够报答其恩情,如今未能医好贤妃娘娘,民女心中亦是抱憾痛苦,无颜再活于世,能够追随娘娘自是大幸,只是娘娘临终嘱托民女还未能替其完成,只求皇上让民女能够完成娘娘遗愿后,到时自凭皇上任意处置!”
“你是,母妃她还有未了的心愿?是什么?!”
“贤妃老家与民女乃是同乡,娘娘她希望民女能够将清泉宫中的石榴树的种子送回家乡亲自种下,待其枝繁叶茂结出果子再送给乡里百姓一起品尝,也算落叶归根,陪在父母亲人身边不至寂寞。”
郑子语这话甚是狡猾,一颗种子从种下到长大,再到可以结出果子供人品尝,整个过程少也得六到八年,也就是,起码这段时间内,她的命暂时是安的,可别提若她从中作梗,故意使坏,不知又能混下多少时间。
李长渊不过一想,就知道了她打得什么主意,他心中不屑于她的这点聪明,但若真是贤妃最后一点心愿
“你倒是会耍滑头,但是朕也不是任你糊弄的,就限你三年的时间,三年之内,朕要看到安乐镇内每个人手里都有石榴吃,而且朕耳中容不得一点风言风语,不然朕即可派人将你缉拿回来,以欺君之罪砍了你!”李长渊一通威胁,最后顿了下,又问道:“除了这个,母妃她还过什么,可有提过朕的事?”
“娘娘只提过这件事,其他都不曾过。”郑子语一口咬定,李长渊看了她许久,最终还是挥了挥手,让她退下,自己一个人留在了那里。
郑子语出了门,一旁的偏殿中安静无声,就好像那里不曾住着人一般。
她掩好门,将自己所有关于这座宫殿的故事都掩藏在厚重的宫门后,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后来,听宫中丞相曝出二皇子囚禁皇后,谋杀长兄等等罪状,改拥四皇子李长明为帝,逼入宫中时看到的却是皇后被吊死在长春~宫,身着破缕,乌发掩面,口中舌头却只露出一点,原是被人齐根割了又塞回嘴中,救下尸体时,那舌头就掉在丞相的锦鞋上,又惊又气的丞相大人转头在清泉宫~内发现了二皇子的尸体,以鞭抽尸数百下犹不解恨,又以‘如此不念亲情,毫无人性的畜生便是死了祖宗也是嫌弃不肯相见为由上奏将二皇子的尸体不入皇陵而埋在皇陵入口处,让其为皇家守灵,生生世世都要被千人踩万人踏才能赎罪。新帝允之。
又听,没了二皇子的压制,六皇子李长云最终还是反了,只是他的军队快要打到宫门口的时候,京中突然爆发一场瘟疫,疫情迅速向周边蔓延,来势汹汹,难以抵挡,一时病死人数众多,然而朝堂之上夺权之战愈演愈烈,当官的人们分权夺势抢红了眼,又哪里顾得上平民老百姓的死活,一时民怨四起,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待那些沉迷权欲的人们终于反应过来派兵镇压时,却是大势已去,无可挽回。
最后还听一件事,虽在以上这些事情的对比下其重要程度就好比杂对史记一般,但因其过于有趣和玄幻,所以一下也无妨。
据传,新帝李长明登基时,便派人四处寻找一名郑姓女子,听她是其病重时遇到的一位心地善良的医女,被其奉为一生挚爱,却求而不得的白月光,其魅力无限甚至让新帝表示愿意在后宫中永远留下一个属于她的妃位只为以后可供怀念。世人感叹这位虽然政事上毫无建树的帝王倒难得是一个痴情种子,之后便抛之脑后不再提起。然而可巧的是,有人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当初在京中瘟疫爆发的时候,其实早在一段时间前某个不起眼的镇中也出现过同样病症的患者,但早在病情蔓延开时就被大夫给控制并找到了解决的法,而这位大夫据传是一对姓郑的兄妹,且医术极为高明,乐善好施,对待每一位患者都一视同仁,是以收到许多人的爱戴和赞颂。
至于这对姓郑的兄妹中的妹妹会不会是新帝李长明的白月光,研究者一度对此表示怀疑,顺此深研究下去才发现这对兄妹还有两个极为著名的故事,一是他们在四处游历是遇见冒充其家人的骗子在到处招摇撞骗,骗子蛊惑病者只要吃了他们的血肉就可百病消长生不老,被妹妹反唇相讥:“既如此,同样是‘家人的你们自然也会有此效用才对,为何不先拿你们做下实验呢?”最后骗子被人煮而分食,自然无用,妹妹又道:“一群昧了良心的蠢货与恶鬼无异,救来何用?”遂兄妹二人趁乱得以逃脱。
至于另一件事就有些奇幻了,当初乱世,起义军已经攻到京城城门下,城中权贵眼见已无力回天,竟将当初瘟疫死者的尸体堵在城门口,以鬼军御敌争取逃跑的时间。眼看起义军久攻城门不下,首领楚王正无计可施之际,忽然帐外异光降临,楚王惊异出得帐外只见一貌赛天仙的女子自称其有办法可助之攻城,随后楚王惊坐而起才发现自己竟酣睡帐中,帐内未有外人进来,只有桌上留下一瓶丹药,楚王想起梦中仙人之姿,当即传令下去将丹药分给手下将士,当晚攻城而入,有仙子丹药相助,起义军勇猛非常,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城池,此后楚王更在新帝寝宫中看见一幅画像,画中女子与梦中仙子极为相似,画中题字‘贵妃郑子语,仙子所赠药瓶上也刻着一个郑字。
先不论为何贵妃会成了神仙并助自己攻打皇宫,但楚王感念仙子相助之情,又敬慕其所制丹药的威力,是以命人按照画像打了一副神像,称其医仙,以供后人供奉瞻仰,直至如今,医仙的故事依然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