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陈郡谢氏(三)(第1/1页)亲君笧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桓玄点点头,十分随意的样子,他身着居家的广袖衫子,长长的衣带几乎曳地,只露出笏头履的前端,没有刻意地装扮,看上去却感觉舒心,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亲近之意。

    如果萩娘是个正牌古代妞,估计美色当前也会心内仰慕一番,只是对她这个现代人来,桓玄是个实打实的已婚男人,因此她从没往那面想过。

    她静静地抿了一口茶,做出倾听的姿态含笑望着桓玄。

    桓玄美目瞥了她一眼,“幽怨”地起了最近自己的“奋斗史”。

    原来他在投靠了琅琊王以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后,才发现原来这位琅琊王也颇有野心。

    另外,皇帝虽然按照琅琊王的推荐让他入朝为官,却始终不是十分信任桓玄。照理,荆州世代都是桓家的封地,皇帝要真信任他,准备重用他,就应该给他荆州刺史这个位置,而皇帝却让他去做江州刺史,人生地不熟不,离建康还最远。

    萩娘听到这里,立刻问道:“现任荆州刺史是何许人也,家世如何?”

    桓玄不满地道:“陈郡人殷仲堪,以事父至孝而闻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也没有治理地的才干,只是因为他是皇帝的宠臣才被派到那边的。”

    萩娘猜度着皇帝的心思,抽丝剥茧地问道:“如果他是皇帝的宠臣,皇帝怎么肯让他外放为官呢?你觉得皇帝派一个心腹到荆州这个地去做刺史,是要为了防备谁,还是为了制约谁?”

    桓玄仔细地回想了一下,道:“荆州虽然离建康不是最近,但却占地很大,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征兵征粮都是十分合适的。而且边境线上时有战乱,所以就算征兵也不会引起朝廷的误解和警惕。我觉得不是为了防备谁,只是皇帝想把这个重要的地盘分给自己信任的人而已。”

    萩娘恨铁不成钢地看了他一眼,问道:“那我反过来问你,如果不派殷仲堪去荆州,也不派你去荆州,那谁将会最有可能成为荆州刺史?”

    桓玄对于这个问题好像十分清楚,他脱口而出:“不是司马家的就是王谢两家的呗。”

    完他自己愣了一下。

    萩娘笑着看着他,道:“皇帝为了不让司马家以及王家谢家拿到荆州,不惜让自己喜爱的宠臣外放,你还能你不明白皇帝的心意吗?”

    桓玄喃喃地:“原来是这样,皇帝也并不像他表现的那样信任司马道子啊。”皇帝忌惮谢安,想要分谢家的权,是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到的事情,也是桓玄现在能活蹦乱跳蹦跶得欢的主要原因,而他却万万没想到,皇帝对自己的亲弟弟司马道子也是心存防备的,所谓帝王之心,真真是难测啊。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自己一开始就走错了进阶之路,让司马道子推荐他,虽立刻就得到了司马曜的接见,是一条捷径,但也让司马曜心存疑虑,觉得自己可能是和司马道子一党的。

    如果这些推测都是正确的,那也可以解释为何皇帝总是不能非常信任他的原因了。

    “为今之计,只有虚领江州刺史之衔,却按兵不动,并不乘机扩张势力。然后同殷仲堪搞好关系,疏远司马道子,慢慢地取得皇帝的信任才行。”桓玄一边思索,一边分析着。

    萩娘赞赏地点头,调侃地道:“南郡公高见,女子拜服。”

    其实桓玄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只是偶尔会因为身在局中,看不清其中的关键。所谓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罢了。

    萩娘出门的时候,差点被绊了一跤。那娇蛮的女子阿娇正站在门边,挑衅地看着她。

    真是让人无可奈何,她又不能冲过去扯着人家的耳朵一通吼:“我跟你家主子啥事都没,你别没事找事来犯贱可好?”

    阿娇不依不饶地道:“哎,这些不要脸的女人就是这样,一个两个都是,主子都没什么,就拼了命地自己贴上来。刚才那个谁也是,穿得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摆出一番高贵的姿态来,内里其实就是个没羞没臊的娼妇。”

    简直忍无可忍。

    萩娘站住脚,回头狠狠地瞪着她。

    阿娇没想到她会这样,吓了一跳,跑开三步远,一脸防备的神色。

    萩娘平了平气,淡淡地吐出四个字:“关~你~鸟~事?”完洒脱地转身离开。

    阿娇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副傻眼的样子。

    真的,她没听错吧,这些贵族女郎也会骂这种俗语?简直太彪悍了。

    这时,只听得“噗”的一声笑,阿娇恨恨地转头去看,却见正立在门内看着这场闹剧的一位美貌少妇不好意思地掩面而笑,这少妇梳了一个华贵的十字缓鬓倾髻,正中插着一块玳瑁嵌金翠鸟钿,两边细细密密地各串着一排宝石珠玉,名目繁复,只觉是十分致贵重的。建康城内的贵妇多是大有来头,阿娇不敢再造次,悻悻地离去了。

    那少妇对着贴身的侍女道:“这个姑子,倒是个妙人,颇有几分名士气度。”

    如果萩娘得知她这番想法,只怕当场会吐血,她只是单纯想骂娘罢了。只是当时魏晋遗风下,人人都追崇名士的高华气度,以“率意直行”为最高准则,这种特立独行行事任性,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行事式,反而得到许多人的追捧。

    这种任性直率,与市井无赖的那种痞性却是不同的。魏晋名士多是熟读儒家言论,却对正统的儒家训导无屑一顾;自受严格的世家礼仪教导,却对礼教习俗,功名富贵看得极淡。他们人生不愿追名逐利,建立功名,只愿美酒一杯歌一曲,在寒食散和酒的迷醉下,与三两知己谈玄论道,舌灿莲花。

    其中最有名的可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他喜爱醉卧别人妻子的身边,还经常和自己的嫂子出双入对,谈笑风生。可当时的人不仅十分相信他,还“盛赞”他的言论:“礼岂为我辈而设也!”

    这样的情怀,区区一个婢女自然是不能理解,因此她不赞同地回答自家主母道:“我看她只是个粗俗之辈罢了。”

    那少妇并不与她争论,她微笑道:“你去跟着那姑子,看看她是哪家的贵女。”

    那婢女领命去了,不一时回来道:“奴婢见她上了一辆马车,族徽是戴胜鸟衔花枝的,并不是什么高门大族,奴婢不认得。”

    “戴胜鸟……这么是祖籍鲁地的,只是究竟是哪家呢……?”那少妇喃喃自语,一时想不起来,也就将此事暂时置诸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