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夜宿挽澜殿(三)(第1/1页)青川旧史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只是一啄,唇瓣分开,而他没有退回原位。

    鼻息相接,鼻尖近乎相抵,他箍着她的腰,看进她眼睛,而阮雪音将将从那瞬天旋地转的突袭中醒过神来。

    醒过神来,旋即震惊,大脑强行运转,指挥她再次起身离开。

    依然不成功。腰间那只手箍得更紧,分毫不得动弹。她徒劳后退,徒劳推拒,他再发力再收拢,两个人几乎贴上,鼻尖完碰到,气息交缠,双唇只剩咫尺。

    “你走了十日。”他,声音有些喑哑,灼热气息扑过来,似乎要将那些话迫进她肌肤,“我每天数日子,怕你不回来。朝思暮想,相思成灾。这宫里没了你,像是没了四季。所以放不了。也不想放了。”

    她也根没来得及消化这几句话的意思。

    如草木如深海的冷冽馥郁再次覆上来,初时浅啄,进而碾转,再而轻吮,最后然涌入口腔,带起涟漪四起渐渐如漩涡深沉。

    阮雪音觉得整个人也都被搅进了漩涡。跌落漩涡,几近溺水,双手在深海中摸索试图抓住哪怕半朵浮萍——

    皆是海水,浮浮沉沉,无依无靠,无所逃遁,只能用力去推那面堵她在漩涡里的高墙,那抹灼热温度,那片坚实胸膛。

    推得狠,箍得紧。她无退路,抵挡不得,渐渐失了力气,被那愈加暴烈的漩涡一路往海底至深处拉扯。

    而再次失了重。

    他翻身压她在榻上,漩涡至深,空气稀薄,又忽然起了凉意。

    肩头发凉,然后被灼热寸寸覆盖,凉意往下,该是半截胸口也露在了空气中。

    好在是暖阁。只是凉意,并不觉冷,但阮雪音还是开始颤,止不住轻颤,脑中轰鸣,呼吸难继,心跳惶然如擂鼓。

    凉意却没有继续往下。

    漩涡骤停,暴烈海水亦止了搅动,灼灼热气倏忽拉开距离。

    她有些怔,不知今夕何夕,不解此地何地,只下意识想到一句:可以走了吗?

    而第三次失了重。

    彻底失重,整个人悬了空,他将她打横抱起来。

    风声忽起。该是他疾走带起的风声。

    风声四起。呼呼刮过耳边,由暖至凉再至微冷。

    她看不清周遭事物,廊道盆栽快速从眼前掠过,纱帘也掠过,寝殿门口两名宫人的脸更快地掠过。

    她没看清他们的脸,也就没看见他们的表情。

    但该当是都抬了头。

    而她发不能直视周遭人事,不能思考,不能反应,整个人颤得厉害,不知是冷还是怕。

    只有他环在她周遭是安的。她伸手抓住他前襟,将脸完埋进他怀里。

    风声更大。不止是走路带起的风声,还有巨大纱帘落下的气流声。

    宽阔大理石阶上的纱帘。玉白色一重重总共七重的纱帘。

    顾星朗抱着她,分明在一阶一阶往寝殿深处去。而那些纱帘,重重叠叠影影绰绰,如落雪的沉月光的白,分明在一层层一重重放下来,隔绝他们与门外的冬夜,半道深渊,万丈红尘。

    纱帘不会自己落下来。自然是有人在放。上一阶,落一重,最后一重轻纱轰然落下时,风声也止,众声皆止,而她终于不再悬空,不再失重,整个人软绵绵触了底——

    这床榻比折雪殿的更宽大,这天地充斥了他的气息,既暖且燥,如倦鸟归林。

    她知道又不知道。确定又不确定。她抵不过漩涡抓不住浮萍,除了沦陷别无他法,却始终揣了残存的一丝不甘。

    几乎能地,她再次抬手去抵他胸口,试图最后给他一次警醒,一个反悔机会,也给自己,片刻机会。

    他完不想要这个机会。他气息深重,他擒了她手腕锢在两侧,玉白龙纹锦帐铺天盖地落下来,他的吻也铺天盖地落下来。

    长夜深寂。

    紧闭的窗将飞雪月光通通拦在万丈红尘外。垂落的帘一层叠一层,将春日莺啼和锦帐摇曳挡在沉沉天水间。

    两名宫人放下了所有纱帘,呆立在寝殿前也忘了今夕何夕。

    冬夜静谧,更深露重,重重帘雾阻隔了一切声响,不看来路,不念才,此夜与过去任何一夜其实并无差别。

    但差别大了。隔了快一百年吧。挽澜殿的宫人都不知换了多少拨。

    他们面面相觑,大眼瞪眼,敛七分震惊,藏三分狂喜,无声交换了数回合情绪之后——

    “现在怎么办?”

    “规矩怎么办就怎么办。”

    “那,我去找涤砚大人?”

    “还是我去?”

    眼神再度交换,两个人都深觉管不住腿。

    “一起。”

    涤砚呆立的时间更长。

    不是没有想到这种可能。但——

    这么大的事,您能提前招呼么?

    至少暗示一句?

    接珮夫人过来是为那封信吧?

    干别的您能换地吗?

    这是挽澜殿啊。

    他木着脸,深觉荣幸又深感头疼。这桩事终于还是落到了他头上。百年来第二次,大祁史上第二次,青川史上第二次,而他顺理成章别无选择成了这百年光阴漫长历史中的第二人——

    第二个指挥点灯的人。

    “大人,我们俩,您看——”

    言下之意,他二人有功,自然该位列点灯队伍。

    涤砚木着脸看他们神采奕奕拢不住一身雀跃,深叹少年不识愁滋味,摇头无语,半晌道:

    “去把人都叫起来,先到先得,满二十人队伍成,规矩都知道吧。第二十一个,再想加入也不行,拼的就是速度,谁都不许抱怨。”

    挽澜殿的宫人规矩都得极好。极好的意思是,从对每项事务的理解到具体执行,都清楚、准、完成度至高。在挽澜殿洋洋洒洒的所有规矩里,只有一项是了却不用执行,得再好也只能碰运气讲缘分的——

    点灯。

    几乎百年光阴,一拨又一拨挽澜殿宫人来了又走,每个人都得诚挚而走心,因着那份传奇色,因着有朝一日也许能用到的半分期待一丝侥幸——

    百年前挽澜正殿上那圈因明夫人而亮起的灯,那圈一亮而再亮连着好几年断断续续让霁都长夜如昼的莹白灯火,终究没有在接下来百年中的任何一朝、任何一位后妃身上得到延续。

    听雪灯近百年未亮,当年亲睹过霁都黑夜如白昼的祁人,大都已经不在人世,或者年至期颐(注)。

    对于今夜将上挽澜殿顶点灯的年轻人,或者近百年前看过听雪灯亮而视线、记忆皆已模糊的老人,即将到来的一刻都是同一刻。

    有生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