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在市里待着呢。”
我说,前面可以过去。
两个人就出发了。
??
就出发了?!
(话还没说完呢。。)
待两人走出二十步左右的样子。
我的提防,烟消云散。
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转为想“帮人帮到底”。
??
我寻思着,就算指明了道路,他们也很可能无法到达。
为什么这么想。
就是一种直觉。
两个施工处都一片狼藉,啥东西都有:深坑、土堆、水泥管道、钢筋、木架等等。
唯独没有通路(路在铁道下方)。
另外,这荒郊野外的,再想找到第二个人问路,不太现实。
??
(追上去)“带你们去吧!”
从想到到说出来,花了好一会儿。
因他们忙着赶路,来去匆匆。
??
这个时候,产生了一些奇妙的思绪。
这俩人吧,一个外向一个内向。
一开始没注意这些。
随后发现,对比非常明显。
叫住我并问路的,是外向的。
在我说带路时,表达“不愿添麻烦”的,是外向的。
(注意到两个人都戴着口罩。
似乎不戴的,总是我。)
??
二人最初是并排走。
我加入后,许是走的太急。
外向的紧跟着,用手电照明并劝我在铁路外行走。
(他不知道的是,正常情况下,我几乎每天都会走铁路。
因此,对枕木的距离相当熟悉。
这个方向的铁路,铁轨外侧尽是碎石。
和枕木相比,不会踩空,但踏感比较难受。
??
当然,叫枕木也不合适。
全是水泥质地。
老家门口的铁路,枕木都是木质的。
搜到一句:
“那一条铁路正在更换枕木,木质换成混凝土的。”
木质的有感觉,
可树木是生命。
这样想着,就觉得,水泥的也不错。)
??
Somehow,内向的掉队了,越来越远。
以至于每前进一段路,我们就得停下来确认一下,他是不是情况正常。
Keep up.
??
“快到了吧?”*N
(言外之意:怎么还没到?)
“嗯。”*N
“那你快回去吧,害你浪费这么多时间。”*N
“没事。”*N
??
给出肯定回答,却不是特别肯定。
(没注意过两处相距多远。)
这时,又生出一些奇怪的感觉。
初时,回家路上见到“行为可疑”的二人,是想避开的。
现在,急着带路的我,反而(被)隐隐的贴上了“可疑”标签。
哈哈。有时,做好事的感觉,和做坏事差不多。
??
终于到了。
掏出手机看看时间。
大概『快步行走』了二十分钟。
到达,只是个开始。
若非如此,我根本不会不辞辛苦的来带路。
??
又是个施工工地。
铁路和下面公路的落差。。大概有七八米的样子。
进入之前,再三提醒注意安全。
(我提醒身后的,他提醒更后面的。)
??
一步不慎,就有可能摔下去。
还有各种树枝、钢筋之类的,容易绊倒。
外向的,没停止过追问。
“这里能走过去吗?”*N
??
给出肯定回答。
可这里的情况,和前几天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正在施工)。
之所以确定能走出去,是因为上次散步时碰巧从荒野走出来,由公路经过这片荒原,回到铁路。
(标志性“建筑物”:玉米地和树和鸟窝。)
??
略显漫长的探索之后,终于到达(公路)。
刚到,就看到来势汹汹的施工车。
“车车车!”
有惊无险。
看到车,大概就意味着希望。
通车的路,也将可以步行。
??
等了十几秒钟吧,完成汇合。
终于有了对内向者的印象:他在看地图。
(外向者则全程拿着手电筒。)
在他手机上,看到一路走来的轨迹图。
路线并非单向,而是迂回曲折。
这里就多了一个问题:他们在这附近,纠结了多久?
我没有问。
再三确认的是,“(你们要去的)是这个方向没错吧?”
“对!”
“用我再送一段吗?”
“不用不用,我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
Miles to go before returning home.
天色已晚,走到家得什么时候呢。
但我似乎,也只能帮到这里了。
互道再见。
可能。。再也不会见面了吧。
??
内向与外向。
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似乎在这整个过程里,内向的都没怎么说话。
和人问路VS求助于互联网。
俩人的搭配。。想到《真探》。
同类与互补。
??
引路人。
我就像湖中小船里浅眠的渔夫。
“如何才能到达对岸?”
“上船。”
??
有意思吧。
我对这一带完全不熟悉。
只是来散步过两次而已。
第一次在铁路,第二次在荒野。
如果不曾去过荒野,就不会知道那条隐藏的通路。
几天前偶然“学”到,现在就投入实践。
无巧不成书。
??
家人问,你为什么放着大路不走,非得走崎岖小径呢。
因为,“曲径通幽处”。
我喜欢去挖掘一些隐秘的东西。
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还是饶了我吧。
??
西风凛冽。
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输入法自己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