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血与火(第1/1页)天行之逆韩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李牧的预备队重重一夹马腹,驱动座下健马,义无反顾的迎了上去。

    果然出现了,李牧注视着飞扬的尘土,观其声势之壮,微微皱了皱眉。

    将是兵之魂,从这支骑兵蓄力到狂飙可以看出秦国这名后起的骑兵将领驭兵有道,整支队伍犹如浑然一体,奔腾如大江大河。

    “咦?”

    不同的方位,李牧与昌平君同时发出疑惑的轻咦声。

    李牧收回抽出的宝剑,止住准备亲自入阵厮杀的战心,身后亲卫也如臂膀一样,随之顿住即将奔驰的身形。

    原来李信的骑后在先头部队与赵国边军胡骑撞上之后,陡然分成两股,大股的那去约有四万人转道东向,朝着赵葱驰去。

    赵葱的中军也不是无人防卫,这四万人添进战局,想要一股作气冲破赵葱中军绝非易事。

    原本是李牧的赵国边军悍卒先击穿昌平君中军还是李信先砍倒李牧大纛的竞速赛,现在横生枝节,李信作为一军主将,自有临机处断之权,放弃了李牧,将兵力更雄厚的赵葱当成了软柿子来捏。

    昌平君虽然对李信的自作主张稍有不满,但就骑兵的运用与指挥来说,他还是选择相信对方的嗅觉。

    骑兵的兴起与战术运用不过百年光景,赵武灵王首开胡服骑射先河,大规模成军的的骑兵出现在中原诸侯的视野。

    赵国因此而强盛,这种机动性强的锋刃从此为诸侯所重,纷纷效仿赵国大建骑军,流行了近千年的战车渐渐被淘汰出局,成为装点门面时的仪仗。

    李信就是骑兵运用的佼佼者,而此次的战场临机,也证明了这一点。

    战局从赵军两路夹击熊启所率的秦军变为局面拉锯僵持,赵葱的正面大战场转而形成秦军对其的包夹。

    而且后发的秦骑更具侵略性,挥舞的刀刃锐不可当,就像刀斫豆腐,迅速斩下一角。

    不好!

    赵葱防护侧翼的郡兵不是李信对手。

    这是观阵后,李牧得出的结论。

    土台上,昌平君等秦将露出的就是欣赏与感叹。

    赵葱在一开始李信四万秦骑奔腾而来的时候,并没有把这股人马放在心上。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莫过如是。

    赵葱身为宗室在军方的代表,才能虽然不足一哂,但掌兵日久,自然学会了那一份镇定,所以初始的指挥若定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不过,此时此刻,赵葱脸上的从容就有些勉强了。

    眼见派上去阻遏秦骑攻势的甲兵阵势一冲即破,换成谁也从容镇定不起来。

    李信在亲卫的重重环绕中一往无前,速度丝毫没有降下来,秦兵围绕着主将,视眼前的大阵如无物,横冲直撞,野蛮得透阵而过。

    “秦风果然剽悍!”

    韩经藏身荒丘,朝着身旁的典庆感叹了一句。

    “李老将军的精骑马上就要攻破昌平君的第三层大营防护了,赵国兵马也不遑不让。”

    典庆还是魏武卒千夫长时,多次与秦军交手,自然知道对方战阵上的本事。

    李牧的边军能压着秦人打,出科典庆的意料,这句夸赞是发自内心肺腑的。

    “不过,赵王信重的公子葱可不怎么样,看样子是乱了方寸。”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惜了这些赵国的大好男儿。”

    不需要典庆手里的千里镜,场上昌平君与李牧都是戎马一生的百战宿战,第一时间就判断出赵葱本阵开始乱了阵脚。

    这可不是以乱易整,不武,而是赵葱能力不够,所辖大军没能形成合力,抵挡不住秦军的重敲,整个大阵有被冲动的不稳迹象。

    现在赵葱最后悔的恐怕就是在接到诏令之时没有第一时间把大军的指挥权交给李牧,而不是建言两路合击,仍由自己统阏与之军报效君王。

    “李老将军临危不乱,仍然与秦军统帅遥遥相对,大将之风我是敬佩的,可赵葱马上就要被击破了,到时候以老将军边军战力,孤掌难鸣,想要再有所作为是不可能了。”

    典庆从远处总观战局,大手攥得紧紧的,在为李牧捏一把汗。

    “战事抵定,说不定老将军最后未必能全身而退。”

    韩经嘿然一笑,“大兄不要以为自己旁观者清,老将军身陷局中就不如你我看的透彻。”

    “想必老将军早有安排,我等静观其便,如果真到了大兄所说的那一步,危急关头,你我找准机会抢下老将军出重围就是。”

    别看韩经说得轻巧,真要从近二十万秦军阵中抢人,也是九死一生之局,少不得与典庆就要交待在这。

    如此宽慰典庆,是因为韩经相信李牧的军事才能,绝对不可能被昌平君击败,而且是在军事实力占优的情形之下。

    军神之名,不是吹吹打打抬上去的,全是一点一滴的战场卓勋累积起来的声名。

    赵葱才具不足,李牧焉能不知。

    放任他如此施为,必有其他部署。

    “报,燕军突然越过中牟,出现在东面,全速进军的话申时将抵达战场。”

    昌平君望着脚下单膝跪地禀报军情的探马,盯着他背上靠旗呆呆出神。

    李牧,这就是你的后手么?

    “燕军有多少人,何人统帅?”

    昌平君不语,军司马急急发问。

    “约有五万,领头是故燕将秦开之孙,秦舞阳!”

    “秦舞阳,没听说过...”

    秦舞阳刚刚加冠,因其是将门之后,缺少陷阵将领的燕丹将之简拔而出,挂先锋印。

    总不能重新起用黜落处置的晏懿吧。

    “燕军素来战力不强,也就在燕昭王时期还像点样子,五万燕军再加上名不见经传的孺子统军,不过是抱薪救火,正好让我大秦儿郎一并吞下!”

    听闻来援燕军的大致情况,土台上紧张的氛围又转变过来,只有昌平君仍是沉着脸不作答。

    “诸位以为,燕军先头部队已至,燕丹还会远吗?”

    昌平君腹诽不已,这些人近些年顺风仗打惯了,也变得目光短浅起来。

    既然燕军没有选择与王贲正面结营对峙,援护邯郸,那么燕丹必定是全军扑上,要在这里与自己一较长短。

    沙场血战,大秦儿郎无所惧怕,况且战争主动权还在秦军手里,自己是想什么时候抽身就什么时候抽身,不会动摇大军的根本实力。

    唯一可虑的是,李牧与燕丹会想不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