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太清十五年。
三年一度的水墨会又临近,人雅客云集江陵,这一年和去年一样也不一样。一样在同去年一样热闹,不一样处待会再细表。
六月六日这天风和日丽,是个晴朗的好日子。
广济长街两侧挂满了众多书法作品和诗词,不求流传于世,但求知己能识之,政府还特意沿街置办了诸多笔墨纸砚供用,九州四海的来客熙熙攘攘,将广济街挤得水泄不通。大周王朝虽四分五裂几百年,但吟风弄月和附庸风雅流传至今,南朝政府很有头脑的用化带动旅游,继而带动周边,每年旅游收入颇为可观。
初夏酷热,萧携了景王几人沿街赏玩,并不时评这幅墨不匀称,那幅功侯欠佳,指点他们如何能写的更好。
萧工书,一手字写的举世闻名四海争传,他的字帖长销不衰,年年是书店爆款,据长袖善舞滑溜的跟泥鳅似的前工部部长赵国柱倒台前曾上过折子,折子陈言要拨款修京城的人行道,恰萧才刚逛过京城的马路,还夸奖赵国柱路修的好,赵卿审美不错,砖色选的清雅,且走二里路都不见一块破砖,这个部长做的甚是合格。新新的人行道要翻修,折子上还的铿锵有理,萧看完顶头批赵国柱三个大字:朕不瞎。接着逐句批驳,满篇朱笔。赵国柱接到批回来的折子唬的肝胆俱裂,呆呆半晌,道了句:“往日得圣上批字多不过十,今日得如许多,必珍守世代藏之。”左右欲笑不敢,欲窥不敢,忍的委实辛苦。
这篇批赵国柱的回书不知怎么流传到了坊间,帖名:批赵书,荣登当年畅销字帖之冠。
萧甚爱王惜之书,而世多推其子王宪之书。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故大昭在建国初就兴王惜之书,此风潮经年不衰,萧着实是王惜之书法第一代言人。更难得的是,萧兵马得天下,造诣却也颇高,早些年写的《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等都是众书法爱好者必读书。
逛了多半个时辰,四人兴致缺缺,都有些疲乏,遂拐进了一处茶楼。
二楼雅间里清凉湿润,珠帘落地鸦雀不闻,街上的喧嚣热闹隐隐传来,紫泥茶炉中的水渐渐沸腾起来。昭宁正意态闲闲的翻着手边一杂书,敏行用素白绢帕蒙了脸躺在美人榻上憩,萧细细勺了一茶匙紫渚茶匀匀的撒入炉中,动作优雅从容,再配上这认真的神情,真是让一众少女芳心悸动。
萧铮之坐那喝了两盏茶,还是坐不住,道回宫午睡去。萧正添炭,点头许了他。
景王萧铮之,虽为淑媛吴氏所生,却颇得萧喜爱,萧铮之生的俊朗刚毅,棱角分明,半分没有萧的儒雅。此位世子弓马娴熟,最好游猎。
昭宁殿下的样貌仿极了她母亲先王皇后,俱是出挑美人儿,眉眼清丽举止端庄,在萧两个女儿中数昭宁最为采斐然下笔成章,诸多祝均为她提笔呵就。
寂静将时光拉的悠长悠长,萧也躺下来,左手撑了头养神。昭宁不知看到什么有趣处,眼睛里盛开笑意,有些忍俊不禁,可能觉得有些失态,也怕惊扰到正沉睡的敏行,抬眼偷瞧了下,见父君正笑吟吟的看她,她也笑,眼睛弯弯,又低了头继续入神的看。
四处寂然。萧觉得今天的敏行分外好看,他从前不是没见过她入睡,只是这次才有机会将她细瞧。
他想起很多年前,有位神态清冷的美人儿也喜欢覆了帕子憩。
想来已有十年未见,不知她如今何种模样。
萧氏基因好,生的女孩俱是鲜妍明丽,璀璨夺目。敏行不像灵璧几人一样神采飞扬,她不爱笑,看起来便如霜如雪,但却别有意态,让人见之不忘。
他育她已十五载有余。
当年萧弱冠将婚之际,有好几家世交有意结亲,媒人举出的几位千金都貌美非常,家中俱有实权,他对几位姐都不甚了解,娶谁都一样。后来便娶了王琅胞妹王微为妻,昭宁和灵璧俱是王氏所出。王氏貌美却善妒,前高帝赐的几位美人均被她挡了回去,高帝气的拍桌子也无可奈何。当年他府上仅一位侍妾容婉,好在他对女色并无多大兴致,有王氏养眼,其他倒也无所谓。
算来这些年见过的美人如过江之鲫,现在想想王微样貌依旧是出,当得上明艳二字。决定娶王微源于偶然。他早年随手写的旧诗只得了几句,不知怎么传到她那里。王微素有才名,竟续了诗寄他。多年后他仍朗朗在目那娟秀字迹,并感慨王微才气,娶妻娶德行娶门楣娶家世,他倒想试试娶个有才的,事实证明他眼光果然不错。可惜王氏没两年便抱恙谢世,如今已十多年。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默默诵了两遍,不由得思绪万千。都道阿微善妒,他其实知道她是珍重他,故容忍不得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眠,他知道她的心思,故而一笑置之。那时候他忙于公务,对她关心也甚少,感情算不得深厚,却至今不能忘怀,那样明艳璀璨的女子,可惜美人薄命,因此他一登帝位便追封她为皇后,多年也未有再立。
阿微生的两个女儿,昭宁性子安静,从便好读书,这点随了他也随了她母亲,且长眉眼是神似她母亲,他想少女时候的阿微也应该如此,可惜他无一点印象,颇有些遗憾。
灵璧比昭宁一岁,最是让他头疼。想想灵璧那吊儿郎当的样子他便好气又好笑,同样是嬷嬷教养出来的,昭宁灵璧无半分相似,倒是敏行和昭宁像亲姊妹。
敏行长灵璧一个月,从她还在襁褓中他便抱了来养着,眼看着她出落成豆蔻少女。三个女孩俱已亭亭,其实早可以挑选良人了,可他还想她们多在身边几年。
当年元也停战的条件是为自己儿子订婚敏行。元也明知道敏行已许配前朝王室,却仍求婚,不过是羞辱南朝罢了。
当时并非萧一人起义,几位司令携着自己封地的王爷拥兵而反,一听北朝元也礼不伐丧,愿意主动停战,都松了口气,元也一番话的冠冕堂皇,贵朝萧逸将军高风亮节,难得是个有用的将军,听闻冤死不胜唏嘘,孤特为我朝世子提亲,来书写的明白:
“元也敬问南室无恙。先帝制,长江以南,冠带之属,受令南朝,引弓之国,黄河以北,孤亦制之。圣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孤与南室,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令后世咸嘉。为固两朝世世之好,莫若为姻亲之属。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两国之民,莫若一家。特求萧将军女。姻结之后,北不过先。孤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不食言。南室留志,天下大安。虑之。元也。”
昏帝明知元也有意为之,却仍点头如捣蒜的赞成。
后来自己受禅称帝,此事也无人再敢主动提及。
北朝连年派人来联姻,也不求娶谁,只联亲,双也心知肚明,再联亲也不会是敏行。
这些往事,真是一团糟。
封哪个王公的女孩当公主去联亲,哪个都不乐意,谁都心疼自己女儿嫁那么远,北地苦寒,余生再见不到,王公们宁愿自家女孩嫁庶人也不愿虚得公主之尊去和亲。
身在堂堂帝王家,虽为国应该舍顾大,可萧也舍不得自家孩子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