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兵仗局(第1/2页)回到明朝做昏君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赵岩这么说的理由很简单,他现在的确没有办法回北京城,他要留在这里检验天启一式火绳枪的可靠性,同时收集到第一手使用的资料。

    至于和他不想拿着熊廷弼谢恩的题本回京这事,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让魏朝将熊廷弼的题本拿回去,一来这是魏朝应该做的事情,二来也的确是想恶心一下他。

    因为这件事情肯定会不好办,由魏朝将此份题本带回去的话,他肯定会在陛下那里吃个瓜落。

    但是显然魏朝也不上当,他看了五千条天启一式火绳枪,心里面就明白了一件事情,辽东接下来有大仗要打了。

    自个儿在这个时候回京师去显然是得不偿失的。等到辽东这边打胜了之后,他可以带着捷报回去,这与现在回京师完全是两码事。

    让赵岩佩服的是,魏朝这家伙反应真的快,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这个装病的办法。

    “那魏公公可要好好休养。”赵岩有些无语,只能这么假意关心的说道。

    “多谢赵大人关心。”魏朝笑着说道,一副不动声色的模样。

    两个人在这边谈话,那边熊廷弼快速的去把题本给写好了。他根本就懒得搭理这两个人,直接就派人快马加鞭的把题本送往京城了。

    所以魏朝和赵岩两人的谈话对熊廷弼根本没什么影响。

    京师,乾清宫。

    朱由校活动了一下筋骨,说起来自己穿越过来也有一段时间了,甚至连老婆都已经娶到手了,但是还没有出宫活动过。

    自己真的想看看这个时代的京师,不过想要偷溜出宫去难度也不小,关键问题是不安全,谁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

    “皇爷,工部尚书赵南星来了。”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躬着身子轻声的说道。

    轻轻的点了点头,朱由校笑着说道:“让他进来吧。”

    事实上朱由校也知道,这一段时间,赵南星的日子不太好过。

    原因也比较简单,那是因为很多人将赵南星视为叛徒,是踩着别人的血上位的官员。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南星的风评很差,所以日子也就不那么好过了。

    这就导致了赵南星彻底倒向了自己这个陛下这一边。

    不过朱由校也不太知道赵南星今天过来做什么,工部最近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最近自己的确在想把王恭厂弄到百工院去,可是自己这边还没动手呢。

    很快,赵南星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由校之后,赵南星连忙行礼,恭敬的说道:“臣工部尚书赵南星,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吧。”朱由校笑着说道:“爱卿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启禀陛下,臣今日来见陛下,是有一件事情想向陛下禀报。这是臣近些日子查的账,还请陛下过目。”说着,赵南星将一本账册双手奉上,递到了陈洪的面前。

    陈洪不敢怠慢,连忙将账册呈给了朱由校。

    伸手将账册拿了过来,大概翻看了一下,朱由校脸上的表情就很精彩。

    因为这是工部下面几个衙门的账册,其中就包含了王恭厂,上面也写了一些贪腐的内容。

    显然赵南星这是得到皇帝要搞王恭厂的消息,提前下手了。

    那么这个罪责就怪不到工部的身上了。

    朱由校想要借由工部没有管好王恭厂的名义把王恭厂划拨给百工院,这个计划看来是行不通了。

    同时赵南星也在告诉自己这个陛下,工部不想放弃王恭厂。

    “爱卿这又是何苦呢?”朱由校看着赵南星,苦笑着说道。

    “启禀陛下,工部这些年的确做的不好,这件事情臣也知道。但是臣有信心,一定可以把工部管理好,也可以把工部下属的衙门管理好,绝对不会再出现以前的事情。”赵南星面容严肃的说道。

    朱由校看着赵南星,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显然赵南星是在向自己做出保证了,就是他一定能够把工部管好,请求自己不要将王恭厂划拨给百工院。

    自己的下属衙门被划拨到别人的权力之下,这是赵南星身为工部尚书不能够接受的结果。

    看着一脸严肃认真的赵南星,朱由校心里面还真的有些心软了,沉吟了片刻说道:“爱卿放手去做吧,朕相信爱卿能够把事情做好。”

    这就是朱由校给赵南星承诺了,就是你把事情做好,朕就不会将王恭厂从工部剥离出去。

    “如此,臣就告辞了。”赵南星躬身说道。

    朱由校挥了挥手。

    看着赵南星离开的背影,朱由校苦笑着摇了摇头。

    臣子们不做事,自己心里边着急;现在臣子们都争着做事,自己心里边还是着急。

    这边倒是安抚了赵南星,可是那边也要给徐光启一个交代。

    好在自己早有备用计划,既然工部的王恭厂动不了,那就再建一个。

    事实上也不用再重新建一个王恭厂,因为宫里面本身就有,那就是二十四衙门之中的兵仗局。

    兵仗局原本是由太监管理的,设置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为皇家禁军铸造兵器。

    可以说,在明朝最初建立的时候,皇帝将朝廷和自己的皇家分得很清楚。

    给各地朝廷军队铸造兵器的地方是工部,但是给皇帝禁军铸造兵器的地方却是兵仗局,也就是说,兵仗局是皇帝的私人武器制造基地,用来装备皇帝的私军。

    在军队的划分上面,各地有卫所,归地方官员和朝廷管辖;但是在京城却有亲军,是属于皇帝的军队,直接被皇帝调遣,不受任何人的节制。

    说白了,亲军就是一旦皇权和臣权发生冲突的时候,皇帝有采取暴力手段的能力。

    只不过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糟糕。文臣削弱皇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连皇帝的亲军都裁撤掉了,何况是兵杖局这种衙门?

    那就更不可能任由兵仗局壮大了,那是一定要收拾掉的。

    从土木堡之变开始,兵仗局从原来的3163名工匠,到隆庆年间只剩了1781名工匠;至于到了现在,也就只剩下大鱼小鱼两三只了。军械的制造全部落在了工部军器局的手里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兵仗局就是一个摆设。

    就在刚刚,朱由校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可以把兵仗局交给百工院。

    原本朱由校还在想百工院的定位,现在看来可以当做原来的兵仗局来使用。

    反正八局的很多事都要交给内务府,那就索性把兵仗局划拨给百工院吧。同时让工部和百工坊竞争,也会促进两者的发展,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总算是解决了这一茬,最关键的问题是自己能够将徐光启和工部两边都安抚下去。

    要知道,朱由校不得不考虑工部上下官员的情绪。之前的大清洗已经让很多人人心惶惶,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