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都没能找到教主和魍魉使所在,恐怕是藏在后院了。”暗阁弟子道。
裴瑛沉思片刻,道:“郑承行事谨慎,入朝以来从未有纰漏,深受陛下倚重,此次沣水运粮一事,他进言有功,想必陛下如今是十分信任他的。他将十名胡姬带回府上,必定会严加盘查,阿布皇子在京一日,虽不能审问,但看守想必不会马虎。想从郑府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带走,只怕并非易事。”
郑承此人,她熟识多年。
自五年前他被封为丞相,每日勤勉有加,为君分忧解难,阿怀尚且年轻,朝野内外,靠着岳将军和他操持,倒也没出过什么乱子。更为难得的是此人心思玲珑通透,进退得当,懂得避其锋芒,晓得什么时候该低调行事。
这倒不是在夸他,她倒是觉得,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如鱼得水,为官五年,竟不得罪一人,这种人本身,就十分可怕了。
她从未摸清郑承的底线,也不知此人真正的秉性如何,但外头对他的赞誉,倒是经久不绝。
她觉得阿怀唯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在提拔郑承为相之后,一并重用了岳家。
两相制衡,或许这才是这五年以来,朝中一片太平的缘由吧。
“我记得这个郑承,当年只是个五品官员。”兰舟道。
裴瑛点了点头:“难为你还记得他。我起初也没将他放在眼里,没想到此人在宁国府一案后平步青云,一举坐上了相国的位子。”
兰舟觉得她话里有话:“皇姐的意思,难不成此人与那桩案子有关?”
裴瑛点了点头:“你这些年想必也调查过,当年那桩案子的关键线索吧?”
“我身在江湖,能打听到的线索十分有限。不过此案关键的三个证据已经查明,是宁国公通敌的亲笔书信,与我母妃私通的证词,以及在荷华宫与宁国府一并搜出的毒害先帝的毒药。”兰舟一一道来。
裴瑛沉默半响,神色凝重地注视着他:“那你可知,当初指证母后与宁国公私通的证词,就是出自这位郑大人之口。”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