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的老康是北京人,北影厂的三流演员,多年都等不到一个角色,等得自己都发福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再在那儿呆下去就只能变猪。
老康刚到海城的时候,没有事做,常和罗滋在酒吧聊天。罗滋建议他办时尚女性杂志,比香港的《姊妹》更有格调的。
老康有着北京人的大气和聪明,他把罗滋的创意送给广州的朋友老姜,又给老姜介绍了一个投资商。老姜的确是个很辣的文化商人,他的杂志办起来了,一开机就印了十万,简直是创下了期刊业的奇迹,老姜也得以从承包某报广告部的失败中迅速振作起来。老康自己开了个影楼,不久就把影楼变为“原色综艺公司”,做广告,做礼仪策划,为海城和广州、北京、上海的杂志提供靓女照作封面,联系明星做形象代言,经营各种商业演出……总之,只要是能赚钱的、又多多少少粘上“文化”边的事,都能够让老康财源滚滚。
老康的妻子是北京人,艺校的钢琴教师,出奇地瘦。大概老康的审美如此。
丝路花雨之星大赛是老康准备了近两年的一个重大项目,成功与否,会影响到原色综艺公司今后的生存。
罗滋受不了老康的纠缠,答应了做评委。
他再次拿起那张印刷品,上面是一群穿比基尼的女人,shyly就在她们中间,前排第二个。
南方有很多shyly这样的流人,她们之中的多数都并非就是爱好流lang,而是时代造就的机会主义者。就好像买彩票,过去的“香港小姐”中了一个张曼玉又中了一个李嘉欣,“马来西亚小姐”中了一个杨紫琼,于是从那时候起,全世界的年青都市女人就有一半企图参加选美获胜,从而跻身娱乐圈、广告圈、上流社会,成为明星,发红发紫赚大钱,或者伺机嫁入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