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2/2页)明末不求生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宋献策依旧是一张黑脸,眼斜鼻子歪的模样。但让李来亨惊讶的却是李自成在太原称王的消息,大元帅居然用了唐王之号吗?

    废弃崇祯年号倒没有什么奇怪,历史上朱元璋在称帝前也是先自称吴王,废弃元朝的至正年号,短暂用了一年的吴元年年号后,才正式称帝。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说李自成在攻入西安以前,曾先行在襄阳自称“新顺王”。一些人用这个奇怪的王号,嘲笑闯军没有文化,不懂得一般称王建号的规矩做法。

    且不说到底存不存在这样一种起兵首领由王而帝的潜规则,还有“顺”这个称谓在明末因为传说刘伯温曾说过“遇顺则止”的谶言而产生的特殊涵义(李自成国号大顺,清廷年号顺治,张献忠年号大顺,都来源于刘伯温“遇顺则止”的谶纬传说)。

    本身“新顺王”的说法,就是错误且不存在的。

    有许多可靠的记载,都表明李自成是以“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名号攻入西安城,他在西安直接称帝,中间并没有一个先从大元帅改称新顺王,然后再称帝的过程。所谓“新顺王”的说法,只是违反基本史实的一种以讹传讹之误。

    历史上李自成没有经历过一个称王的过程,而是直接由大元帅而在西安称帝。当他率兵抵达北京城下的时候,已经是大顺永昌天子的身份,绝不可能再和崇祯做所谓封王、割据西北的交易。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传出这样的逸闻传说,其实就像所谓张献忠遗言“尔急归明,毋为不义”一样,这很可能是后来与南明结盟的忠贞营-夔东十三家等闯军余部创造出来的政治传闻。

    其目的,毫无疑问就在于削减闯军与南明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既然李自成攻克北京是因为崇祯不愿意接受闯军的主动求抚,那么南明就该吸取教训,接受忠贞营的合作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