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2/2页)明末不求生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比起监军太监高起潜,吴三桂当然还是更加信任自己的蒙古家丁。

    克什图打了个军礼,立刻拍马奔向清军队伍驻军的地方。清军已经开始炮击,说明他们已经做足了全线进攻的准备,但吴三桂又很怕阿巴泰只是故作姿态,是想要靠流贼消耗明军的实力!

    毕竟关宁军和清军之间,虽然有很多密切的联系,像吴三桂的舅家很多人都投降在清军营中;可是细细算来,双方的仇恨也非常多!

    ===

    备注:有不少读者反应我把明军和清军写的太强了,有开逆向金手指的嫌疑。可是这时候部分明军和清军的战斗水平,确实已经达到了世界范围一线的水平啊!

    有人说明军是少数家丁+大量充数卫所兵的模式,但这种战斗模式只存在于天启和崇祯前期,崇祯中后期整顿营兵以后,配合家丁作战的募兵“营兵”战斗力已经有了极大提升。虽然因为清代多销毁相关数据史料,但在八旗通志中依旧可以发现,崇祯中后期的几场大战,特别是松锦之战,清军也是付出了堪称为“磕碎牙齿”的惨重伤亡代价。

    至于为什么清军战斗水平达到了世界范围内一线的水平,既然有人喜欢用斗兽棋模式拿古斯塔夫二世说事,古二爷战死的吕岑会战瑞典军二万人配置了60门火炮。发生在崇祯十六年也就是1643年的罗克鲁瓦之战,大孔代的这场经典战役里法军二万余劲兵亦不过配置12门火炮,财大气粗的蛤堡军则是二万八千人配置30门火炮。

    相比较之下,松锦大战时明军清军配置的火炮数量都以每万人上百门的量级计算,乳峰山之战时洪承畴对野战炮兵的运用也十分高明——而且就光说这个红夷炮炮战的规模,就是古二爷和大孔代想都不敢想的大场面。

    至于骑兵方面,这时候瑞典骑兵也还没上墙式冲锋呢,相反在1653年拥有数倍兵力优势的瑞典骑兵,反而被几百翼骑兵干翻车了。翼骑兵在训练和战术模式上,完全就是贵族骑兵模式,难道多了两根羽毛,就能比同样采取这一训练和战术模式的辫子兵厉害?

    当然瑞典军拥有可靠的火铳和稳定的步兵线,在步兵上相对东亚的明清顺西郑几家拥有优势,但比较火炮火力密度上的差距,我想是可以说东亚世界明末战争的技术水平,处在世界一线的。

    综上所述,本书的八旗兵和明军都没有开挂,关宁军在崇祯十六年还暴打过八旗兵,八旗兵则在顺治年间吊打过哥萨克,八旗兵的手下败将准噶尔汗国的名将大策凌敦多布曾经干掉过三千以上俄军,按照斗兽棋理论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八旗兵等于五灰色牲口的战斗力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