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陈成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拜访对象的大门总是朝他紧紧封闭。
有可能是曾经拒绝了那么多人邀约的报应。
在昔时,颍川神童很吃香的时候,各种要他上门做客的帖子都能收一箩筐。
陈十一郎每天那么多应酬,怎么可能人人都回复呢?
于是,那时候被他弃之如敝履的邀约,如今都成了一扇扇他进不去的大门。
平鸿轩才子的的要求是,必须达到诗师段位的高阶,才可以登门求教。
诗师以下,免谈。
再走访了名录上的第二位,大诗师三段的路承允。
路大才子的要求相较平鸿轩低了不少,只要是诗士高段就可以得到他的指点——
但并不是一对一指点,路承允十旬会抽一天,集体接见来拜见他的莘莘学子。
平常的日子,请不要来打扰路公子往诗道更高阶突破。
一个这样,两个也如此,陈成估摸着另外两位既然与他俩齐名,要求肯定也大差不差了。
没有诗士高阶的段位,连一次“集体接见”的机会都没有。
高阶与低阶的差距,真是云泥之别啊!
这也没办法,青年才子中,这几位如今就是桂州的佼佼者,什么文化盛世都会有他们参加的身影。等他们再长几岁,朝廷下一次“南选”,他们想谋求一官半职那是不在话下的。
有志于诗道的后进学子们,人人都知道,只需击败了他们中任何一个,在桂州就能把名声打出来了。
面对每天都能收到的挑战,桂州四才子烦不胜烦,采取这样的应对之策也是情有可原。后来桂州诗榜进一步限制了越级挑战,增大了挑战难度和失败的风险,并将最大的级别跨度限制为三级——
总算能让这几位的生活不至于处于无休止的挑战中。
可仍然有很多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哪怕不要挑战的好处,也想要去找找这几人的晦气。
毕竟同样两只手一支笔,凭什么就你们几个屹立在上面不下来?
但他们还真的就不下来,谁去挑衅都没用,你说气人不气人?
听当地少年们都对这几位岭南才子推崇备至,连实力不俗的邓铎、钟氏兄弟之前都是这样,陈成却是不以为然。
王维老师到岭南的时候,一声号召,这几位被小朋友们膜拜得不行的家伙,还不是屁颠颠地就跑去聆听教诲了?
毕竟在王维老师面前,他们这几位也是实力微末、茁壮成长的小朋友。
“哎呀,我要是也有王维老师的号召力,一句话就能把任何一州的青年们都召集到一起来学习,那就神气了!”在路承允家吃了闭门羹的陈成不无艳羡地想。
当然了,这也怪他拿自己不值一提的“诗之力3.75段”实力来说话,对方难免看不上他。
如果使用真实身份,“诗王”陈十一郎来拜访,那人家肯定要倒屣相迎了。对自己的名声,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只是他现在在萧子平那里受了气,不高兴让自己家的小编看不起,立誓非要凭真本事做一成绩给他们看。
另外,路承允这几个毕竟是嫌疑犯,他们敬畏王维老师的才学不假,可这不代表他们就不觊觎王维老师的财物。
何况还是一字几万钱那种级别的财物。
自己和王维老师当年在观风殿斗诗的往事,传遍天下,两人的师生渊源也是一时美谈。如果直接就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他们难免警觉。
而且光这几个人的话,陈成还没太放在心上,是他们做的,不难对付。
陈成心目中还有一个重大嫌疑人——那份《金刚经》的主人姜有望。
是的,他是有自导自演的嫌疑的。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哪怕他再家大业大,权势惊人,可随着这份绝版宝经越来越值钱,一旦为人知晓,免不了被有心人记挂下。
既然如此,他就自己搞出这件事来,接着王维老师的名声,把“宝经已经成一纸空文”的奇事弄到全岭南人都知道。
这样他就安全了。
而且,经是他的,他还方便做手脚。
这可能有些阴谋论的意味,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碍于王老师与对方关系不错的样子,陈成并没把自己的猜想跟对方说。
相比四才子,姜有望可要难接触很多。
首先在桂州诗榜上,给他的段位是“诗灵”,无阶。
因为他的诗,恐怕常登科和众小编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给出评断了,必须到长安,由小郡主和专家组进行决断。
另一方面,他明明可以在“南选”中获得一方要职,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如今是在桂州都督冯古璞的幕府中。
他真要是在地方当个县令县尉,羁縻州刺史的话,还好办。
在桂州都督府的话就有些难办,“宰相门前七品官”,桂州都督府下辖桂、昭、贺、富等十五州,及纡、归思、思顺等七羁縻州,幅员辽阔。
而且玄宗时的封疆大吏们——
想想安禄山是怎样的,也就知道这些人手头的权威有几何了。
就说是土皇帝也差不离了。
王维老师虽是京官,可跟他这样一个幕僚仍然要平等相处,并不是没有缘由。
陈成暂时还是不想牵扯到桂州都督府那边去,最好在四才子身上就能把事情的真相找出来。
去了两座寺庙,拜访了两位才子的住处,陈成就结束了这一日的行程,回客店时顺路去一下桂州诗榜办事处,看看有没有出“第五季段位评比”的“诗人名录”。
拿到名录,就可以按图索骥,挑选那些和自己“实力相近”的对手作战了。
“名录出来了吗?”陈成探头探脑看了一下办事处内部,张珪仍然无时无刻不在抄写誊录,前台李小哥也在忙活着手里的事,没见到常登科回来,也没见到萧子平。
李小哥见是他,有些意外,缓缓点点头:“出来了。”
做这“诗人名录”就是为了能方便青年才子们线下交流,相互切磋。
一开始没几个人参与,不需要雕版印刷,一人写几份就够了。
后来三四季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就必须印书出来了,上面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不仅有籍贯住址,年龄相貌,甚至连诗歌风格,有什么“必杀技”都一一记录在册。
哎?连家庭地址都有,难道不泄露隐私么?
比较好的是,大唐并没有人在乎隐私……
甚至还有人专门来花钱,让诗榜办事处把自己的信息写全一点,并主动曝光自己“不能说的秘密”之类的玩意。
无它,这个时代,读书人太需要曝光度了,你名气大,到那里做事都方便。就连考状元,主考官也是事先了解过考生的才名大小,提前对名次有了大致排列了。如果没有考生在考场中写出“神作”,那名次在考前就确定过了。
前两次要出“诗人名录”需要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