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李白哪首诗该颁奖(第2/2页)开元情诗与剑榜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高估了后世人的文化水平啊!

    僵持不下,众人只能将这首名作暂且搁置,继续提名其他诗作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李白、骆宾王、孟浩然等诸多大家的诗作都被提名出来后,那些原本还想着现场作诗扬名的青年诗人,一时间高山仰止,望洋兴叹!

    这些人实在是太变态了吧!

    今日如此多“珠玉在前”的情况下,仍然敢现场作诗的,恐怕只有“七绝圣手”王昌龄前辈了吧?

    但凡事总有例外。

    在众人又为时人祖咏的《泊扬子津》和河东黜陟使孙逖《扬子江楼》同一题材的孰高孰低争论不休时,一声清亮的吆喝打破众人的喧闹:“我有一诗,不知可否入榜?”

    众人寻声看去,见一瘦削青年,身旁携带一高大肤黑的侍从,一脸儒雅随和的笑意!

    “绍生!”陈成双眼瞪大,不过在这里见到他跟香炉,也不意外。

    毕竟是他自己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么。

    只是莫说十万贯,怕是十万钱也没有——

    反倒是小陈,文武双修,这几日虽未达十万,好几万是有的,否则又怎能把颁奖礼办得如此气派?

    小陈离绍生和香炉远一些,暗中观察这俩人又要捣什么鬼。

    是不是仍是老套路,剽窃孟夫子的诗词招摇撞骗呢?

    在场的人也有认识绍生的,毕竟他有“无敌江左”之名。

    只不过咱扬州是在“江右”或者“江北”,不在“江左”啊!

    小卜不知道绍生的底细,微笑问:“阁下如何称呼?是要提名哪首诗么?”

    “不错!在下绍生——”绍生微微笑道:“窃以为,我这首,比他俩的更好!”

    全场哗然!

    现场争执的这两位,可都不是泛泛之辈!

    祖咏是洛阳人,少年便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和小陈老爸陈兼同是开元十二年的进士,名气却要比小陈老爸大许多,与王维老师是多年的好友。他的《终南望余雪》堪称“应试作文”的典范,少有的名垂千史之诗。

    孙逖跟他相比,就更加“神童”了,开元二年,进士刻,哲人奇士,手笔俊拨,三科第一,真正的“连中三元”,成为朝野尽知的少年状元,以后又中又高中文藻宏丽、贤良方正二科,可以说,凡是考试没有他考不过的,当之无愧的“大唐考神”!

    15岁让雍州长史崔日用引以为忘年之交,当朝宰相张说看其文拍案“心醉“,并命儿子张均、张垍去拜访求教,李隆基也要召见奖掖!他多次主持贡士考试,选拔出未来的宰相杜鸿渐,大书法家颜真卿,李华、萧颖士、赵骅都是名垂后世的大家。

    这二人在此,在场的王昌龄就算执笔,也未必敢断言必胜,这狂生竟然说他的诗比这两位更好?

    是我耳朵有毛病呢,还是阁下心智有毛病呢?

    具体这两首诗,分别是这样的:

    祖咏《泊扬子津》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孙逖《扬子江楼》

    扬子何年邑,雄图作楚关。

    江连二妃渚,云近八公山。

    驿道青枫外,人烟绿屿间。

    晚来潮正满,数处落帆还。

    开元中期,身为朝官的孙逖出巡江南,在过扬州时,看到多处到港的巨舶正乘着涌起的潮水,忙不停地收帆入港,感慨良多,映像深刻,特别题留了《扬子江楼》一首。

    听绍生也要以此题作诗,王昌龄与刘谞二人都忍不住笑了:

    今早他俩刚让陈成作了两首,提到孟浩然旧作一首,祖咏一首,孙逖一首,再加上绍生这一首,同一题材,足足有七首了!

    你们都是来赛诗的吗?

    王昌龄听小陈讲过绍生的“前科”,今天是第一次当面见,所以也很留心,这年轻人究竟会拿出怎样的诗作。

    却见绍生收敛笑容,负手而立,高声吟诵道:“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在他吟诗之前,不少人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毕竟“祖孙二人”,都是科举及第,进士出身,孙逖更是状元!

    大家谁都敢笑话,可不敢笑话这些规规矩矩在长安科场激烈的斗争中的获胜者啊!

    更何况,人家的诗还写得那么出色,甚至都已经当考官了,当初应试时练就的拿手绝活依然好用!

    可是,听完绍生的诗,众人沉默了。

    因为,让大家昧着良心说,诗写得不行——那也是不可能的。

    这绍生,当真有如此才华,写就的诗文就是出彩?

    三首相同题材的诗,着重点各种不同,不敢说孰高孰低,只能说各有各的好!

    绍生见众人的反应,心情大感欢娱,笑容浮现在脸上。香炉更是一脸“小人得志”的样子,打量着在场诸君,满眼都是“怎么不说话了”的挑衅样。

    卜海峰也不知道如何应对,便问与他很熟的龚子业道:“龚九兄,对这三首诗,有何看法?”

    龚子业思忖道:“三首诗,还真的各有妙处。首联,都是地理形势。祖诗‘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这是在扬州渡口遥望洛阳,孙诗‘扬子何年邑,雄图作楚关’乃是扬州的形势,楚之关隘。这位绍兄的诗,‘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则在江中,遥望两岸……”

    卜海峰听了他这一串囫囵话,有些不满意:“能不能说点精要的?”

    你说的这些,大家都能看得出来……

    “看诗眼!”龚子业敏锐道。

    这三首诗的第二联,都各有两个“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