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第四题:小溪淙淙(第1/2页)开元情诗与剑榜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潮,潮汐,潮水。

    可既然在杭州,那它就不可能是说第二件事物,只能是——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后世定省名便是这么来的。

    浙江在富阳那段称为“富春江”,下游杭州段便称为“钱塘江”。

    钱塘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大潮来时,声如雷鸣,潮头推拥,万头攒动,振翅飞来。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这奇景一直到后世都还是当地旅游的名片,稍有不同的是,古时观潮主要在杭州,才有白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

    但明清时期,随着钱塘江的改道,金庸先生的老家海宁成了最佳观潮地,使得世人误以为大潮是海宁的特产了。

    题目刚一公布,来自闽北建州(建瓯)的齐才子就发出抗议:

    他既没有看过钱塘大潮,又没有去海边看过海潮,这题分明是袒护杭州附近的人!

    而自己若是写“春潮带雨”之类,气势上无疑也弱了众人!

    不公平!

    反对!

    刘保哭笑不得,劝道:

    其实,你就写“春潮带雨”也挺好的……

    齐才子:“……”

    齐才子发表了抗议,柳绘也有点担心起来。

    陈成久居内陆,这才到江南不久,也没有观潮过啊!

    陈成却宽慰她无妨——

    潮?我不但看过,而且还是在中秋之后潮水最大的那天在海宁看的呢!

    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但每年秋季的“大潮日”,潮水还是比往常要大些,观赏等级也最高!

    按苏轼的说法,“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只看一次,也足以铭记终生了!

    ……

    对于旁边“自由自在”的周宾来说,钱塘大潮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事,故而他很快便写好一篇七律:

    一线依稀起海天,平江陡变练横前。

    卷席长阵千郭竞,动地排墙万马先。

    击岸回头山倒海,冲天直上水逐鸢。

    惊涛怒浪徐行去,极目苍穹思伍员。

    写得极快,让探头探脑瞟他诗句的柳绘很是怀疑他早有宿稿,就是这“思伍员”是什么,没看懂,问陈成。

    “什么三元五元,我只知道我老婆十元,石原里美。”陈成正琢磨用哪首诗出阵呢,随口接话,忽然反应过来自己无意间“吐露心声”,幸好小醋坛子不知道“老婆”是什么,要不然又要迁怒岛国女人了。

    “伍子胥嘛!”陈成回过神来答道。

    “噢!”柳绘恍然大悟,到没有太纠结“石原里美”的事。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当初助吴国伐楚,立下大功。但是后来的吴王夫差不靠谱,,伍子胥屡次提醒“勾践这小子脑后有反骨”,夫差不但听不进去,反而派人送给伍子胥宝剑,让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死后要看着吴国败亡。”夫差听说后很生气,砍断子胥之头,挂在城楼之上;又将其尸体装入皮口袋投入钱塘江中,说:“老子不让你有看见的机会!”

    可尸体投入江中后,却随着波滔扬起越来越大的浪头,拍打着岸边,十分吓人——这就古人以为的钱塘大潮的起因。

    陈成当然知道此乃子虚乌有之事,钱塘潮与太阳、月球引力乃至杭州湾的形状有关,但是不妨碍老百姓希望伍子胥“美梦成真”么。

    不多时,陈成决定了用什么诗出战,这次先看绍生两个人作的什么。

    “我么,作的是和我表哥一起去观潮的诗,”香炉大言不惭道,好像他真的是力压七地的大才子似的。

    “诗曰:

    与表兄登障楼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弟兄疾步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赵湘庐好诗不断,到这里又上了一层台阶,叫人愈加称奇!

    这首诗下笔便气势不凡,未见大潮,先闻潮音!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琴弦声喑哑了!

    兄弟俩疾步出城,等待大潮到来,进一步渲染气氛;

    接下来直写观潮的景况,却仍不写涨潮,而是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

    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张力!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

    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反衬这天下奇观气势。

    以写主观感受落笔,给人无限暇想!

    虚实交替,张弛有度——一下就把周宾几人竭力正面夸大大潮万马奔腾景象之类的诗给比下去了!

    表弟都写到这个程度了,那岂不是表哥的诗还要再上一个层次?

    众人按捺不住,赶忙又要去看绍生的诗。

    “我写的是,”绍生微微笑:“和我表弟一起去看潮的诗。”

    众人:“……”

    你俩还真的是会相互映照呢!

    再去看诗:

    “

    与表弟登障楼观潮作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

    帟幕迎风敞,芳筵有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此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唔,这首说好也好,用典精当,对仗工整,可是对比之前的诗句,乃至他“表弟”的作品,这首似乎就要逊色一些了。

    看样子,再好的诗人才子也不能保持最佳的创作状态啊!

    众人感慨,陈成却不是这么想:

    这俩无耻之徒,除了抄,就是偷么!

    还真能有自己的东西么?

    既然如此,干嘛不让绍生抄好的这首,香炉抄次的那首?

    是因为绍生觉得自己的领先优势已经足够大,所以故意放水一轮,把香炉的名次也抬上来吗?

    真是这样的话,那小陈我可要借机直追了!

    可很快的,他就大概猜到了原因了!

    你看绍生这首,貌不惊人,可处处是典故,又是“溟涨”(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又是“钓鳌”(龙伯钓鳌),既有伯禹穴,还有伍胥涛的。

    如果自己还像上一轮那样,向香炉发难,问他伍子胥与钱塘潮的关联,他只怕又是一问三不知,“才子”的真面目一下就暴露了!

    故而绍生才要“勉为其难”,让“表弟”拿更好的那首,自己面对可能的责难了。

    剽窃,还真是一项技术活啊!

    只不过,就算是现在香炉这首,也还是有可以向他发起质疑的地方,鉴于他的咖位实在太小,陈成就直接无视他,不刁难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