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历史车轮上的螳螂(第2/2页)吾颂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方都付出不小的代价,现在两军僵持着,哪方先恢复元气之后就拿到战争的主动权。

    这一次上官泓已经对陛下失望透顶,竟然用他的妻儿老小作为威胁。

    他还记得两年前对封国的战争,他已经占了上风,只要他再一次击败封国大司马卫惶,就能将封国拿下,可谁知陛下与京都的文武被封国水军抓到封国京城。

    这样好的时机就这样白白浪费,致使现在大越的颓势。

    被一只臭虫打到离京城不到一百里的地方,这让作为大司马的他毫无脸面。

    他现在在等待袁成阔的到来,他们合兵一处就可将这只臭虫碾死。

    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夏国军队只是,前军与少量的中军,真正的中军和后军就在三十里以外。

    这一次西夏出兵二十五万,几乎将夏国能战之士都拿出来了,这就是国运之争。

    离国的皇宫中还是那样的阴冷,离国皇帝吕续看着手上的军表,那双本就不大的三角眼微微的眯了起来。

    离国皇帝终于知晓了夏越之战,这让他心中很难受,可是现在并不是开战时机,他还是得等。

    若是南国与西夏任意一个在离国边境处,他都会出兵,可奈何与他只有跨过西凉与封国才能达到他的想法。

    他觉得西夏现在是最安全的时候,毕竟三国同盟还在,西凉与中封不会对其下手,倒是南越怕是挺危险,封国既然无法对西夏用兵,那么只有对南越用兵。

    如果他作为封国皇帝他也不会坐看西夏强大起来,定然会与西夏一起瓜分南越,不能让隔壁做大做强。

    毕竟两虎相争,得利最多的肯定是狐狸。

    封国的那只小狐狸不容小嘘,当然只是在考虑到封国的兵力强盛的时候。

    既然封国将大量的军队摆在了大离的边境,那么即使封国那只小狐狸出兵,得到的好处也不多。

    封国洞明山中,殷年看着少年们在春寒中认真学习的样子,心中甚是欣慰。

    这一年来这些少年变得越来越好学,越来越自信了,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这样的封国少年才是封国崛起的希望。

    殷年决定当这些少年离开军机营之后,他就留下几个人带着下一批军机营少年。

    他也该去做他的事情去了,毕竟他也知道陛下并不会让他长待与此,他这个自信还是有的。

    当然赵勉也是这样的想的,赵勉看着从南越传开的消息,西夏已经突破湄州城了。

    这还是七日前的事情,赵勉断定现在的西夏的军队已经与南越大司马上官泓与南越骠骑大将军袁成阔战到一起了。

    南越大司马上官泓为将很是了得,就连卫惶也称赞过其的用兵之道。

    南越骠骑大将军袁成阔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当时在巨岩关见过其用兵,当时若不是南越皇帝让其引兵回援京城,巨岩关可就危矣。

    西夏的主将名为李衡,封国没人知悉其底细。

    倒是西夏的主将他从来没有听过此人的名字,当然并不代表此人不会用兵,从这次的火烧湄州城来看是一个狠人。

    看来这一次要么他一战成名,要么就败者食尘。

    当然无论两国交战后的结果如何,赵勉都是很乐意看到。

    他大封军队应该要出动了,这一次他也如上次一样将指挥权全权交由主将手中,无论他如何打,只要出效果就行。

    赵勉觉得将军就要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对于文臣他当然就是另一种对待,他要改变文臣在朝中的地位,文臣一直以来就是大封头痛之事。

    历史就像一辆前些的马车,诸国就像被绑在车轮上的螳螂,一转之后谁死谁生一目了然。

    现在又到了一个历史的节点,现在最重要就是朝堂的稳定,只有这样封国才能在历史的车轮下活着进入下一轮。

    当然赵勉还是有信心在他这一代让封国崛起。

    像他这样想的还有其他两位年轻皇帝,年轻皇帝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都是无比的自信。

    当然自信的不知他们这些皇帝陛下,长公主赵龄儿也很自信,今日她又出宫了,现在她出宫倒也成了常态。

    赵龄儿看见离儿姐姐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无趣了,她就有了自信让离儿姐姐忘掉那烦人的家伙。

    为何离儿姐姐就不能陪她一辈子逛吃逛吃呢?她的目标就是让离儿姐姐留在她身边一辈子。

    “离儿姐姐,为何今日如此开心?一定是我陪好了对吧?”

    赵龄儿对于梁离很是依赖,她有有些只会对离儿姐姐说,就连母后她都不会告诉。

    “是的啦,都是你陪的好!”

    梁离见龄儿妹妹一脸请功的样子,很是可爱,便宠溺的说着。

    “那今日就由本小姐请客!”

    赵龄儿语气很霸气。

    说完赵龄儿就拉着离儿姐姐走入人群中,她要请离儿姐姐去那胭脂楼,她听闻哪里好吃的可太多了。

    两人在前面走着,人群中有十几个护卫跟了上去,这些都是赵勉安排的,现在京城中并不安全,他当初也是说好不阻拦龄儿出宫,现在也不能变,毕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胭脂楼中,苏卿云站在窗前,二月的春风还是那么料峭,让她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