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见到孩子们(第1/2页)娱乐圈最强替补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路程很漫长,周晓和林山先是坐了三小时的飞机抵达了X市,等了一个来小时,和孟子义汇合,一小时的的士到达长途车站,换乘了巴士又是四个多小时。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然后取车,开车,花了一小时购物,经过三个多小时抵达县城,已经晚上九点多,一整天都在奔波。

    找了个像样点的酒店入住之后,饥肠辘辘的三人找了个饭店。

    “真的好远啊!”孟子义捂着嘴,打了个小小的呵欠,太累了。

    “明天还得开一早上的车呢。”林山分发着餐具:“而且我听说导航都导不到那个地方。”

    “那怎么去啊?”孟子义有些担心。

    “放心吧,我已经都问的很清楚了,没有导航但是有路牌。”

    周晓笑了笑:“其实小地方也挺好的,至少咱俩自由对吧。”

    “哈哈,你说的是没人认出我们对吧,好像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啊。”孟子义看法不一样。

    三人所在的地方叫MK县,很小的县城,人口好像都只有几万人,这会十点出头,街上许多店铺都已经关门,路上也看不到什么行人。

    而明天前往的奋发村,更是在一百多公里以外,主要是路不太好走,差不多得开一个上午。

    “不过这儿真的挺冷的啊。”孟子义将羽绒服的拉链拉了起来。

    “吃碗热汤面就会暖和了。”周晓看了她一眼:“有带帽子么,厚的那种。”

    小姐姐摇摇头。

    “我好像有拿,明天给你。”

    “嗯!”

    大家都饿坏了,三碗热汤面,两个小菜,无比满足。一口热汤下肚,整个人都感觉活过来了。

    周晓抬起头,想起个事。

    “你婚事呢,啥时候办?”

    “喔!”林山叹了口气:“下个月二十三号。”

    孟子义奇怪:“你为什么有点不太高兴的样儿?”

    “等你俩准备要结婚就知道了。”他再次叹气,全然没注意到周晓两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

    “准备的东西太多啦,从婚庆公司,到酒店,到宾客名单,到接亲...这才刚开始,就头疼的不行。”

    “早知道就应该让你呆在金陵的。”周晓有些歉意。

    “不不不!”林山直摇头:“出来比较好,透口气,轻松一下。”

    周晓失笑:“这话可不能让你媳妇听见,要不会不高兴的。”

    “我就是发发牢骚。”林山吃面都没心情了:“琐碎的事情太多,我宁愿上班啊。”

    “行啦。”周晓拍拍他的肩膀:“等回去了就给你放假,好好准备准备,一辈子一次的大事,别留下啥遗憾。”

    “嗯,后天去拍婚纱照,我的意思是五千块的已经很不错了,她非得要八千的,要去海边拍摄。”

    “女生对于婚姻都是有憧憬的,你让她这一天开心,换来自己一辈子快乐不好么。”孟子义有不同意见:“想想啊,婚纱照,以后少不了要拿出来看看的,每看一次,你被唠叨一次...”

    “嘶...”林山吸了口冷气:“你说的对啊。”

    周晓默默不语,孟子义说话的时候,眉角似乎看了自己一眼,这算是明示了吧。

    “不过婚纱倒是没必要买。”

    “哦,我媳妇儿没说要买,租就行了。”

    “你婚礼在哪办啊?”

    “金陵会有一场,我俩都是在这儿读书,上班,认识的同学朋友去家里太远了些。”

    “那行,我肯定会到。”

    “我...”孟子义举起手:“看看情况。”

    “哈哈哈,没事的,我理解。”

    吃过算是夜宵的晚饭,三人回到宾馆,这儿没啥好逛的,不是旅游城市,加上特别冷,特别明天还得早起,不过小姐姐半夜的时候,借口说房间太冷,敲开了周晓的房门,两人抱团取暖。

    第二天,林山看见他们从一个房间里出来也不意外,只是看了看走道。

    孤男寡女,干柴烈火,可以理解!

    结过账,车子开到了街上,在看到路边的水果摊后,又下车买了不少,多带点东西也不是啥坏事,难得来一次。

    开了半个小时,走出了县城的地界之后,路就变小了不少,除了山,还是山,就在山脚下各种转。

    景色就是那样吧,不过至少护眼,一片绿色。

    林山开的不快,转弯实在太多,路也不宽,偶尔会有车迎面驶来。

    孟子义挺开心的,和周晓两人坐在后头,抓着他的手,跟着车里的音乐脑袋一晃一晃地,放的全是男友的歌。

    “已经没有4G信号了诶。”

    开了俩小时,车子停在一座小桥边上,三人下来透透气。

    林山看着手机说到。

    “正常啦,咱们一路进来都没看见几个村子,山又高,肯定没信号。”

    “为什么他们要住在山区里头呢!”孟子义不是很了解。

    周晓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这儿没人,根本不用担心。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能搬出来,谁也不愿意住在山旮旯里受穷,那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头打工,但是没啥文化,工资都不高,家里还有老人...”周晓看着远山:“所以说才要用功读书啊,至少有机会改变命运。”

    话题有些沉重,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午十一点,车子开进了村头,就停了下来,已经进不去了。

    穿着棉袄的支书带了俩人站在村口迎接,用着不太标准的便宜话欢迎三人的到来。

    从交谈中周晓了解到,整个自然村现在就二十来户人住,村里头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石子路,房子都建在半山腰上,从外墙就能看出有不少年头。

    “孩子们呢?”

    几个人一起到了村委会之后,周晓将手里的东西放下。

    “在田里忙呢,我让人喊去了,你们稍微等等。”对于城里来的客人,老支书很是热情,送上了热茶:“喝点水,暖暖身子。”

    “谢谢。”周晓接了过来,也不嫌弃,喝了一口:“咱村里看起来不富裕啊。”

    “啥子办法呢!”支书拿出包烟,看他们都不抽之后,自己点了一支:“咱奋发村里四处都是山,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只能从地里刨点食吃。”

    “没什么特产吗?”林山问道。

    “有啊。”支书指着外头不远处的山上:“那儿都是李子树,还不少呢,但是李子这东西,全国都有,到处都能种,加上我们这儿太远了,外地过来的商人都狠狠地压价,一斤就三毛多钱,种着不划算呢。”

    “不会吧。”孟子义吃惊:“我记得超市里头至少4-5块啊。”

    “你那不一样,中间还有运输,损耗,利润呢。”支书巴巴地抽着烟。

    “村里种的是几月李来着?”周晓问道。

    “五月,脆李,酸酸甜甜可好吃了,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