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风光回京(第1/2页)诸天福运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当今允准,忠顺亲王在海外封藩建国!

    这个消息猛然传出,顿时轰动整个京城,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这是这么了……

    大庆哪来的海外领土?

    莫不是,当今疯了吧?

    当今自然没疯,忠顺亲王第一时间跳了出来,表示这事是他求肯上皇,而后才达成的目的。

    不管在公开还是在私下场合,忠顺亲王都表现得十分诚恳,对上皇的孝顺,还有对当今的忠诚绝对没有二话。

    这,就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更叫人疑惑的是,忠顺亲王不是封藩建国了么,怎么还不主动离京去当国王?

    还有,当今除了给忠顺亲王一个名义之外,其他任何表示都没有,很有点子开玩笑的意思。

    肯定不是开玩笑!

    不管是当今面对内阁大臣的询问,还是忠顺亲王面对相熟权贵的打探,都异口同声如此表示。

    真真活见鬼了……

    京城权贵都懵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当然,时间一长,等此事的热度过去,忠顺亲王依旧赖在京城没走,当今也没了后续下文,所有人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至于当今和忠顺亲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那是皇室内部事务,外臣不好打探也不乐意寻根问底。

    ……

    宽敞的运河水面上,三艘官船摆出一字长蛇阵,正缓慢朝北方驶去。

    随着漕粮运输的减少,原本繁忙之极的大运河,似乎比以往有所冷清。

    可大运河上依旧船影连绵,往来商船货船数量陡增,运河两岸城镇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而还有更加繁荣的迹象。

    如此状况,让原本叫嚣着运河将彻底败落,两岸无数百姓都将遭殃的某些朝臣无话可说。

    只是,随着当今明确表态,以后的运河维护银子将由地方官府自筹,朝廷将不再出钱后,运河沿岸官府却是笼罩了一层浓浓阴霾。

    一旦运河哪里出现问题,受到影响的将是整个运河沿岸官府,谁都不想自己的钱袋子没了,甚至还得为此付出丢官罢职的惨痛代价。

    原本风光之极的漕运总督衙门,也在短短时间内迅速败落。

    之前漕运总督衙门掌控的近十万漕丁,大部分都转移成为了地方守备部队,还有随着海运发展,逐渐繁荣起来的海边城市守护力量。

    少了这股准军事力量的漕运总督衙门,顿时就成了没牙的老虎,任由当今搓圆捏扁。

    从原来的指挥调度,协调以及拥有武装力量的强力部门,一下子变成了协调部门。

    至于漕粮的调度指挥权,已经上调到了户部还有各省巡抚衙门,与漕运衙门没有关系了,最多就是个协助罢了。

    听说,依靠漕运衙门吸血的某些权贵,为此痛不欲生,把甄应嘉这个带头搞海运的家伙,恨到了骨子里。

    至于始作俑者当今,他们是没胆子对抗的,只能找个软柿子发泄发泄……

    估摸着,这也是甄应嘉自觉安全没有保障,想要跑路的主要原因,他根本就不敢确信当今会不会推他出来,当做安抚某些权贵的替罪羊?

    闲话不提,此时官船甲板上,林如海和贾琮这对翁婿站在一起,一边欣赏沿途风景一边小声说话。

    “你小子这次进京,可得当心当今对你下狠手!”

    林如海担忧道:“毕竟,忠顺亲王本不该有的野心,是被你小子的引诱出来的,谁知道当今会不会拿你开刀!”

    “不会的,忠顺亲王第一个不会答应!”

    贾琮神色平静,悠然道:“他也担心当今反悔啊,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等状况的,不是激起皇室内部的矛盾么?”

    此次上京,林如海是述职。

    三年多的淮扬巡抚当下来,整个淮扬地界不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吧,起码也是有了不小的提升。

    林如海本身人品端方正派,而且又有手腕,对官场那一套相当熟悉,能够轻松掌控淮扬官场。

    其实像淮扬这样的地方,可以用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形容,只要官府少插手少折腾,自然而然就能够发展得很好。

    又有贾琮帮着出谋划策,花费了不小力气修路铺桥,压制淮扬境内的不良风气,努力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不管是遍布各处的工坊,还是大量田地都有了一些可喜变化。

    还是贾琮,弄出了一些比较精巧,却又十分简单的机关器具,都是按照现代社会的某些科学理论,还有主世界的机关术弄出来的。

    比如水力纺车,水力织机,水力磨坊等等依靠水力为动力的机关器具,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标准化制造。

    还有农田水利,以及立体生态发展模式,贾琮都在林如海的帮助下有意尝试,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不得不说,贾琮之前写的《极品农庄》起了不小作用。

    里头,有各种各样浅显易懂的机关术知识,还有一些简单机关器具的制造方法,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基本都能打造其中的一些机关器具。

    另外,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模式,还有农田增产,以及立体生态圈的维护和产出模式,都有详细而又生动的描述。

    只要仔细阅读这本,基本就能成为这时代的农业专家。

    也是因此,贾琮的名声在淮扬乡下绝对不小,于工商业和农业群体中更是大名鼎鼎。

    而淮扬地方的工商业水平,还有农业出产都有了显著提升。

    做这些,只是提升了淮扬经济实力,说实话只是让地主商人们得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什么明显好处,除非是自耕农。

    可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淮扬地区,哪有多少自耕农?

    于是,他怂恿林如海,做了一件相当得罪底层吏员的事情——设立粮站!

    到了收税时节,在贾琮的怂恿下,林如海都会以实践为名,征调官学里的学生,还有一些主动配合的学生,分散到淮扬各处县城下面的乡镇,直接设立接收税粮的粮站。

    与此同时,大量的走村窜乡的货郎,被官府组织起来集中培训,第一时间散布整个淮扬乡村,宣扬主动到粮站纳粮的好处,鼓动村民主动前往粮站避免损失。

    一时间,整个淮扬乡村都震动了……

    别小看只是设置粮站这么个小小举措,却是能叫乡民避免受到税吏还有村里村长一类的双重盘剥。

    大部分乡农想明白了利弊之后,都主动老实前往粮站缴纳税粮,省去了官府底层吏员乡村土豪的继续盘剥,家里迅速有了余粮,手里也有了余钱。

    至于那些想占便宜,不愿意主动到粮站纳粮的村民,那就由眼睛都急红了的税吏主动上门催缴。

    由于身边有官学学生监督,这些税吏不敢找其余主动去粮站纳税的村民麻烦,那就只有寻不老实的家伙狠宰了。

    而且这些不愿主动纳税的家伙,基本都是村里土豪级别存在,以往他们的税粮可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