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饰品论包批一样,这里做麻辣烫的成品,同样是按包往外批发。
小袋2元,中袋5元,还有10元一大包的。
真正算下来,每一串的成本只有五六分钱。
这还是比较靠谱的货。
那些最便宜的,吕冬专门问了下,按照批发老板的说法,一元钱的丸子,在作坊里批量生产,最差的那种成本也就一毛多钱。
程立峰的教训就在眼前,吕冬做人也有底线,便宜的差货不会用,也不敢用。
当然,指望这些路边小吃有多讲究也不可能。
吕冬能保证,如果做的话,他会严把进货关,汤料更不会乱用。
麻辣烫好不好吃,汤头很重要。
吕冬买了些原材料,当天晚上回去的稍微早点,跟胡春兰在老屋里结合些自制的卤料制作汤头,又把街上钉子、吕坤和吕兰兰等大一不下的孩子找来,每种做一些试吃,以找到最适合的口味。
大学城的学生,以太东和周边省份为主,与这边的口味差别不是很大。
这几天还热,成品麻辣烫不容易保存,吕冬也不着急,白天除了继续做买卖外,抽时间雇红星去泉南进货进料,跟定好的拖斗车一起送到工地上,让七叔师徒帮着改装。
胡春兰也没闲着,除了继续实验汤头,还跑到宋家村定好辆二手嘉陵车,车子改装了拖斗挂口,原本是用来拉废铁的,大概7年车龄。
这种老式摩托车相当格造,花200块钱买回来,再跑上两年没问题。
后来很多老嘉陵不是骑坏的,而是放坏的。
就像卖鱼的刁娟,大部分下地的农村妇女,骑拖斗摩托跟玩一样。
期间,吕冬又去了趟西市场,除去少进日用品,还专门买了些折叠桌、铁托盘和小马扎等麻辣烫配套品回来,为这项买卖做最后准备。
连续四五天试做,吕冬邀请众多街坊邻居过来试吃,找到了接受度最高的几种口味。
吕冬和胡春兰以卤料、肉汤、辣椒和少部分猪油做成汤头,酱料也做了三种,普通加水和开的麻酱,自制的卤汁酱料和辣酱。
吕冬也做好了崭新的招牌,就挂在改装好的拖斗上,红底金字——吕氏麻辣烫!
连带着卤肉烧饼也换了招牌,依然上写——青照特色小吃,传承百年风味。
下写改为——吕氏卤肉烧饼!
等忙过这阵,再看到吕建武的时候,吕冬打算让吕建武帮着注册商标,以便为未来开店做准备。
十月下旬,天气稳定凉爽下来,吕冬大批量进货,正式上马新的麻辣烫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