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擒拿短打数把计(第1/2页)六合大拳师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第十八章擒拿短打数把计

    乱了套了,四个人同时站在台上,相互对视。显然那位马登科是不用亲自动手了,青面此时就落入了尴尬局面。也不知道那个黑衣人什么来头,青面看着马登科,马登科示意青面不要插手。

    鬼五悄悄走过来将青面架起来,貌似搀扶青面,实际是将青面拉到一边了。

    脱身而出,坐山观虎斗,何乐而不为。青面一脸愠sè,撕撕扯扯不带好气地靠了边。一边退还一边瞪着眼吐着气,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装的。

    那边已经开始动手了,但是还没打在一次。黑衣宽袖的汉子身子开始有节奏地一晃一晃,横着挪了几步又横着挪了回来。

    裴秋实曲腿虚实,两手抱门。黑衣汉子身子晃了两下就冲过来,顺着这一冲前拳就晃出来了,这拳不直,是稍微偏外一摆圈回来的,但幅度不大。这拳显然打不着,裴秋实没费劲就闪过去了,但是此人紧跟着又上了两拳,接着又是两拳,一直追着裴秋实的耳门后脑打。

    裴秋实自然防护着,并伺机反扑,但是这人的动作太快了,而且身子跳纵着围着裴秋实侧移。裴秋实要不狼狈逃窜的话就只能硬撑着。那人也不跟他接手,就是一个点的砸,进进退退难以接触,而且一旦退去的时间总是浑身团缩,防守严密,裴秋实没找着那人破绽。

    不是没有破绽,而是实在空不出手来,也没时间进取。

    瞅个空子,裴秋实后拳拍挡,前手打出。那人的拳头还是那么一摆带勾,但是回手的时间顺着裴秋实的胳膊一划拉就给裴秋实把拳压偏了。也不罗素,回手一带又是一圈。

    裴秋实再挡的时间就显得有点笨拙了,虽然护住了头脑但是身子明显已被撼动。裴秋实不是逃窜的风格,硬撑着也得架住,这一较劲身子就死板起来,很被动地随着那人转圈。

    千招万招,不如一快,慢了就没了时机。但是再快一招用老,被人提早防备,也会出现漏洞。裴秋实数着来拳的节奏,慢慢适应下来。那人一拳摆来,裴秋实双拳迎击,同时摧步上身,就要出反背捶。这是一个套招,一但这一拳打上,后边撑捶穿掌都就跟着用出来了。

    裴秋实的拳法根基是十字劲,那一竖自然就是顶拔下沉的中轴之力,那一横就是两手前顶后挣的崩炸之力。而在一步动作中将两臂随着摇身晃膀走起变化,就会产生出很多套招,但通常是三手一套。冠以这其中的道理,后头后详细分解。

    这一撇初是虚,算是引手接手,但对方没有防护,打上也是实,不管打上打不上,只要有机会,后一穿就是实,直刺咽喉。按说这一撇是在接手手防御手拦住对手进攻手之后才砸的,可是裴秋实一直就没机会跟人接手,所以只能硬砸。

    可惜就在这一虚一实之间,那人右拳回圈压住,后手拳顶着裴秋实那一穿直捣过来,就给裴秋实把那进攻一线给占住了,贴着翻背捶就照裴秋实咽喉上去了。

    裴秋实感觉到不对,两手合抱,想拦住那人拳头,但还是晚了。就感觉磕磕楞楞一个铁锤打透了一般戳在自己右掌跟下巴上。“磅”一声,裴秋实感觉下巴都掉下来了,下巴挂钩震得生疼,右手骨节碎裂一般的麻木疼痛,火辣辣的。这是慌乱之间用手掌连同手臂硬挡在咽喉上,与下巴一起挤住,左手胡乱一拨,谢天谢地,咽喉要害算是护住了。

    但身子已经一个趔趄,脑子“嗡嗡”的响,视线也有点模糊。下意识里裴秋实左臂抱头,运气护身,这就准备硬抗了。果然,就感觉沉闷一拳实实在在砸在侧脸外地胳膊上,脑袋又是一震,裴秋实的身子就墙一般倒下去。

    就倒下的同时,那人左手一拳又捣在裴秋实肚子上。

    这还不算完,眼见裴秋实的身子栽下去了,那人一个高蹦起来,虽然不高,但还是把力量带起来了,挥右臂就往下砸,正对着裴秋实的后脑。

    青面想上一步救护,刚一动步又退回去了,这个时间谁救也晚了。

    听见马登科喊了一声:“砸死他!”

    裴秋实果然是条好汉,经验丰富。他知道保持心智上多么的重要,舍了肚子也得护着这丝清醒。就这一栽之间,裴秋实右腿撑住,重心随机晃了回来,扎马调胯,身子打摆。迎着那人的腹肋一头就摆回去,双拳齐楚,连身带肘正顶在那人肋部,两拳甩开,右拳自上圈下砸向那人面门,两拳甩开又合在一起,像一把钳子就打在了那人下巴与面门上。

    以牙还牙,那人万万没想到裴秋实会有这一手,按说万无一失了。这时听到台下有人喊了一声:“霸王折缰!”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跟着就有人开始喊好。

    实际裴秋实所学,就是所谓的“千法万法,当刚则刚”。他所学是在基础大劲之后,有六个基础的法力方式,也是根基规律,在这几个法子之上,组合出来八个基本变化,也是最顺手最容易发挥的招式。按说这些招式都不是硬开硬用的,多是在挨膀挤靠的前提下粘连黏随巧拿化打的基础上顺手发挥而出,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但如今裴秋实并没机会贴近发挥,只能硬用。而当刚则刚,正硬了拳架刚猛这一点。此拳讲究开门坐堂,“进窄身之形,走鹞子穿林之势,接接连连六肘头发招,一路光明照满堂”。

    那六力成法,又叫开门法,八招成法,又叫八大招。六开八招,动如崩弓,发若炸雷,崩撼突击,三盘连摧。

    这霸王折缰在裴秋实这一支里,本不算大招,这是从劈挂里边来的。在此拳完善的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别门拳术jīng华,其中就学了劈挂拳,学了就不还了。

    此拳也有几支,自康熙年之后便名声大噪,显世的一支应了“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拳打八方极远”两句,名为八极拳。

    都道八极拳短崩刚猝,劈挂放长击远,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互为弥补。时机这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在于他们根基相仿,也就是能合在一起的地方。可以弥补的拳太多了,为什么偏偏选择劈挂。

    貌似八极大马短拳,劈挂活步放膀,实际这只是外观,他们的法力方式都是丹田发力,劲往四处炸。

    八极有个特别的拳型,是拳心含空,四指螺旋之型相叠,然后拇指捏住压紧,这也是所谓的巴子拳。即便八极出掌,也多是并拢曲指的暴掌。这种卷住筋稍的手法,可以在肩肘关节放松的状态下将筋绷住,腕子固定。

    运用起来摇身晃膀,劲虽打透放出,却能灌注于整条臂膀,如此刚固而灵活,如同铁鞭铜锤一般,大有无坚不摧之气势。

    劈挂放长,气势贯通,长击冷抽,回环折叠,虚实往返。将整条臂膀完全放松,如同鞭子一般,力量达于指掌,非但劲远,而且势沉,合以铁砂掌之后无疑是两条猛鞭,而且变化灵活,可以从各个角度进攻。

    因为八极埋身短打,吃跟埋根,摧人根基,所以是一字大马步。劈挂闪身而进,避实就虚,拧腰切胯;合膝钻足,所以快步似钻。

    但两拳都是以丹田为本营,身似鞭杆,手似鞭梢,不过一个是铁鞭,一个是软鞭,所以可以灵活互换。

    霸王折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