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刚柔并济不在器(第2/2页)六合大拳师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为参,以桩入手,得功而惯用。

    于是放弃了很多功架,归结于桩,将其他动作改为打法。因为有了桩功的根基,内外合一,自然是风生水起。可惜公道地说,是有点纠妄过正而出偏。正因为太强调一些东西,而后辈也忽略了一些东西,所以也有不出成绩的时候。

    这些都是传承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在某一拳某一门,必然因为拳师自身的修养以及眼界而各有特sè,枝节也繁盛起来。然而这位先生因为强调“意”字留下的效用,曾经一度有这么个表现,就是门生无关拳脚高低,杀气斗志丝毫不弱。

    无论这拳怎么改,都没敢离开意字,这一位便是拳之大成,意拳王芗斋先生。

    后学怎么样咱不管了,捎带着青面的探索jīng神延伸了一下。

    至于青面后来感到了锻炼筋骨之理。练到静似铁塔,行如铁壁,两臂似架,两手似钳的时候,咱再谈谈里边这个理。

    光柔活了,贯通了,还不行。那也撑不住架不住,更谈不上刚柔并济了。刚柔并济是劲的刚柔并济,不是器的刚柔并济。青面跟裴秋实这一阵折腾,虽有刚柔,却只是器的刚柔,也就是肢体手脚的刚柔,于发力的刚柔毫无关系,发劲不过还是冷脆快弹。光成就了身子还不行,打法还是那一套戳点轮砸的变化,就有点可惜了。

    内外之别,也在于此,所谓快何能为。能为不能为,就看这相济能不能限制戳点轮砸发挥不出来。

    更可惜的是多少人器的刚柔都没达到,却在幻想法的刚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