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节 援兵到来(第3/3页)宋耻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下天长军之后,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姚端对李慢侯恭服了起来,他依然带领两千扬州乡兵,却被调到子城,每天的训练、给养都按照李慢侯的标准,他不恭服其实也不行,总不能再回去求晏孝广。

    晏孝广对李慢侯的态度也在慢慢转变,毕竟他可是李慢侯的便宜老丈人,再大的气,也经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而且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晏湲。晏孝广来扬州做官之后,把长子晏湲带到身边,留下次子守家。晏湲被李慢侯招进军中做参军,算是他的一种手段,他需要地方官的配合,一直在努力修复关系。

    晏湲在李慢侯军中,相当于在公主府做事,这是一份很适合官宦子弟的差事。所以晏孝广并没有反对,一儿一女形成的利益纽带,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立场。他慢慢产生“好像李慢侯真的会打仗”,“似乎人品也没那么差”,“可能真的只是误会”等念头。

    这样的潜移默化,让晏孝广会自己找台阶,于是那天李慢侯攻克天长军,庆功酒宴上,他再次成了焦点,吆五喝六的跟李慢侯的主要军官一一把酒言欢,也跟李慢侯象征性的进行了互动,关系没有以前那么水火不容。

    另外李慢侯还特意通过晏湲,让晏孝广知道,攻克天长军之后,李慢侯写的报捷和请功奏折中,也给晏孝广记了一笔,说他知扬州任上,筹谋军资兢兢业业等等,这种文臣特有的功劳,李慢侯要了无用,却有可能让晏孝广继续升官。由于没有功名,让他只能当武职,却因为国破家亡这样的变故,让他得以转为文官,一旦跨过功名这道关口,宰相晏殊之后这样的光环,会给他带来很大的便利,他的前途无可限量。

    于是这几天晏孝广已经多次请女儿回家吃家宴。也私下对女儿说过,李慢侯打仗有些主意这样的话。其实只差一个契机,两人就能捐弃前嫌,重归于好。只是晏孝广的心结太重,一千条人命带来的心理负担,不是那么容易消除,只要他一天不能从心里接受那一千人不是李慢侯,而是他自己瞎指挥害死的,他就无法真正从心里认同李慢侯。

    天长军小胜,算是正月里难得的喜庆,可是这喜庆气还没结束,浓重的阴云就再次压了下来,城外第二天就出现了金兵,再次阻断公主南渡的行程。

    一开始,李慢侯还以为这些是天长军的败军,人数只有五百来人的样子,可是他们的兵力越积越多,第二天就增加到了两千,接着每天都有兵力增加,让李慢侯知道,金军大军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