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下的极限,日本市场容量有限,因为日本能拿出来平衡贸易的货物不多,光靠日本刀可不行,大多数都得靠日本东北陆奥地区的地方势力的金沙来平衡。由于控制陆奥地区的诸侯拥有金沙资源,导致那个偏僻的地方,竟然建成了可以跟日本奈良相比的恢弘城市。
侯东还汇报,把日本石见山有银矿,别子山由铜矿的消息卖了一万贯给福建海盗集团。
“怎么还卖钱了?”
李慢侯不太明白。
让福建人提前帮日本把石见银矿和别子铜矿这两个产量巨大,埋藏很浅的矿山开发出来,当然不是为了替日本发展经济。只是需要打开日本市场。日本是一个奇怪的地方,火山众多,位于大陆板块交接的地方,这种地方理论上来讲不应该是一个矿产贫瘠的地方,因为造山运动和造矿运动往往是一致的。火山的活动,将大量金属从地脉中冲出地壳,形成各种矿产。
可日本不缺山,偏偏缺矿产。说缺矿吧,偏偏有极其富集,容易开采的银矿和铜矿。靠着开采石见银山,日本人在明朝时期,成为全世界有名的白银之国,白银产量一度占据世界总产量的四成。别子铜山也是如此,靠着从日本进口铜,明朝才能大量铸钱。
这两座富庶的矿山让日本人可以大量进口中国商品,大大加快了日本文明的进程,这个进程称作唐化时代,一直维持到明治维新前期。维持的恰到好处,因为那时候,当欧洲人打开日本国门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日本人的识字率竟然高达五成左右,寻常百姓家的女子读书识字,都很常见。更惊讶的是,如此高比例的识字率,还不是官方推动的,完全是靠着一座座民间寺庙自发的开设寺子屋这样的私塾完成。
如果没有两座超级富集的矿山支撑,日本人别说一半人可以读书识字了,他们很可能连书都买不起。因为长期以来,他们都是从中国大量进口各种书籍。
恰恰在明治维新之后,两座矿山的富矿将近耗尽,耗尽矿产堆积起来的高识字率,开始转向工业力量,这个节奏巧合的仿佛上帝在有意挥动指挥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