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节 双臂(2)(第2/2页)宋耻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看来张浚也学会了如何跟武将之间合作。加上陕西的吴阶,是张浚提拔的心腹,张浚的战略现在确实是最可行的。

    外患稍平,内争又起。

    在吕颐浩斗倒秦桧后,朝堂上已经被主战派把持,可主战派是一个大派,里面又分了许多山头。老谋深算的赵鼎是一个山头,刚烈激进的张浚是一个山头,持重不如赵鼎,激进不如张浚的吕颐浩是另一个山头。吕颐浩权势最大,结果赵鼎和张浚渐渐联合在了一起。

    吕颐浩的路线失败后,跟张浚、赵鼎派系展开激烈的朝堂斗争,吕颐浩再次失败。

    大批御史弹劾吕颐浩,原因是吕颐浩扰民,说他“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而且吕颐浩任用私人,喜欢公报私仇。这些都属实,但其实只是斗争需要而已。吕颐浩确实很能敛财,开设了月桩钱,但目的是为了给韩世忠筹集军费,每月十万贯。赵构下诏说,让吕颐浩筹措,从经制钱、上供钱和其他税收中移用,但吕颐浩将份额摊派下去,让各地均摊。

    这就成了罪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半壁江山,要承受超负荷的税收,只能巧立名目。但就是被挑出了把柄。因为吕颐浩变相增收了,而不是从原本的税负中挤出来,但如果能挤,还用增收吗?在少了北方大部分国土,还有更频繁的战争,不可能不增收。其实只要韩世忠没有因为缺饷而影响战斗力,这项搜刮就是值得的。

    吕颐浩倒台之后,朝政落入了赵鼎和张浚势力手中。赵鼎在朝,张浚在外,一内一外,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