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有朝气的臣子(第1/1页)王妃很凶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顾东城项西城携手而来,这一回,没用他们卖家里东西,顾老仙儿对他们的投资计划十分赞赏,大力支持,自己主动把些珍藏给卖了,让他们拿了一百万银票来。

    接着来是小皇子,白生生的小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银票,五十万的,这孩子他爹对百姓朝臣宽厚,对自己和家人严苛,可能身为小皇子,南宫景裳就没自己拿到过这么些的钱。

    问他钱是哪来的时,回答的倒是脆生生的爽利:“我父皇给的!”然后又眨着大眼睛,补充了一句,“不信,你问我表哥。”

    小觉主边把自己那五十万递过来,边使劲儿点头。他这股金里,有一小半儿还是他小表弟帮他凑的呢。

    叶七七看着这俩人,怎么觉得,好像有哪儿不对劲儿呢?

    心里知道这里有些问题,但也没就这事儿深问。就算小皇子有样学样儿,和顾东城他们似的也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叶七七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办。

    七圣山上自己要的那些东西已经送来了,除了狮虎狮伯狮奶奶写来的信,叶七七收在自己这里了,其它的,都放在了南宫老王爷借给她装粮的那个庄子上。

    那边安全,有王府暗卫守着,单只是南宫王府的名头,一般人也不敢过去找麻烦。

    接下来就是找人手了,做玻璃这个是最好办的,大魏不缺能工巧匠,给足了银子签下合约,再让岳福生去打听打听平时的口碑人品,只要是出身清白平素没有不良记录的,按合约保密基本上都能做得到。

    而且叶七七还有个保密的绝招——流水作业,几道主要工序分开,放在不同的生产车间,主管这些的人,不让他们有机会碰面。

    至于粮食试种、矿业开采,这些都是关系到民生国计的大事,叶七七就不能单以商贾的身份操作了,她得把明宗皇上拉进来。

    和明宗谈之前,叶七七先拿了何千巧何师伯做的几样小型开采器械,趁着夜黑人静的时候,带了项西城、张越等几个用得上的人手,去城西地块选点做了试开采。

    器宗的东西果然好用,三天里,他们一共发掘了八个矿点,里面,都是大魏最缺的金属——铜。

    现在大魏国缺铜缺到了什么程度了呢?原来的百文钱一贯已经缩减到了八十八文,有些地区甚至是八十文上下,而且铜钱的薄厚,也减到了大魏建国时候的一半左右。

    民间有个说法,叫此时的的铜钱为“蝉翼”,可见薄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铜钱,是十分禁不得耗损的,经过几手之后,常常就需要回收重新制作了,这其中,又增加了铜的耗损。

    带了一小袋采出的铜矿石、又装了几颗玉米种子,还有个东西,太大,用黑油布包了,足有半人高。叶七七觉得自己拎着这个,应该挺累,招呼了项西城,让他拿着和自己一起进宫去,面圣。

    项大个儿此时充分发挥了他的身材、力量方面的优势,单手一提,没费什么劲儿拎起东西,健步如飞,跟没事儿人似的,就跟着换了朝服的叶侍诏走了。

    明宗皇帝此时正在正德殿里批阅奏章呢,要说当个皇帝,尤其是想当个好皇帝,真是不容易。全国的军事、政事、财务,方方面面,都要过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啊。

    有内侍来报,叶侍诏求见。

    明宗示意宣叶七七入见,这时,才放下手中的奏折,直了直腰背,微微地叹了口气。

    北方的粮食已经运过去了,暂时可以缓解一下受灾地区的危机,然而粮食的缺少终究是个问题。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大魏最肥沃的土地一亩的稻米产量也只有一到两石,小麦的产量更低,往往是一石不到。

    明宗登基以来,克勤克俭,这才有陈粮应对此次危机。然而,明宗几次微服私访听城外的灾民们闲谈,就算是在丰收之年,这些百姓竟也只能有大半年的粟米饭吃,青黄不接的时候,向富户以重利借贷,而后沦为富户家的奴隶,那是常有的事儿。甚至卖儿卖女、饿死田间,也不甚稀奇。

    念及这些,明宗的心里升起一阵悲凉:这就是联治下的百姓啊,联自负仁政爱民,可连让百姓们吃饿肚子都做不到啊。

    让人头疼的还有财务,银、铜等在流通过程中的折损只是小数,随着大魏与各国通商渠道的拓宽,辽、齐、越、交趾,很多国家,都在暗暗吸纳大魏的这些稀有金属,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带回本国去。

    皇城司掌握了一些线索和证据,可又能如何呢?与这些国家断绝商务往来吗?且不说大魏的商业也会因此而受到重创,单只是那些国家一怒之下对大魏动起兵来,以大魏目前的战力,就难以抵御。

    镇北、镇西、西北军虽然都在,但战力,却和南宫震宇、项陶他们在时,无法相比。

    不只是缺少良将,大魏这些年休养生息、明宗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改善国本百姓生活上,边境不只缺马,所用的兵器,也大多是项陶、南宫战神他们在时所用的那一批,以这样的配置,又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明宗觉得很无力啊,二十年前坐上皇位时,是百废待兴;努力了二十年,依旧是百废待举……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实是,非常的挫败……

    这一刻,四十余岁的明宗,坐在陈旧昏暗的德政殿里,心情也和环境一样,陈旧氏暗如一个行将朽木的老人。

    然后,这陈旧、这昏暗,就被一个高高兴兴、带着轻快的笑意、迈着轻松的步伐的小姑娘,给彻底抹去了。

    她身上穿着的是文臣常穿的灰色袍服,头上戴的是满朝臣子都带着的官帽,可这些,在她身上,就仿似也沾染了活力与朝气,带着室外的阳光一般,鲜活而清新。

    明宗的眼前似乎也变得明亮了一些,心里暗暗道——年轻,真是好啊。

    年轻的臣子给皇上见过礼之后,就请明宗把殿内无关人等请出去,自己有秘事要亲禀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