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陈到穿帮(第2/2页)兴汉使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是板上钉钉的。

    蔡琰心中有底,于是就拜别了父亲。

    回到家中之后,蔡琰说:“叔至,只要你帮我一个忙,驯夫计划,立即取消。”

    陈到怕其中有诈,忙表态说:“替老婆办事,那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能够讲条件呢?”

    蔡琰忙提出了,蔡府搬家的想法。

    陈到坦言,必须要请示刘正。

    蔡琰只能同意。

    陈到找到了刘正,把蔡邕的请求讲了出来。

    刘正大喜,对郭嘉说:“奉孝,天大的好事来了。”

    刘正心想,蔡邕这个人,南山城要了。

    他经手的书,南山城也要了。

    刘正紧急调运,一千坛“天下贡酒”,进入了兴汉侯府。

    花了两百坛,求来了汉帝的诏书。

    又以美酒开道,重金贿赂各方。

    蔡邕顺利的,拿到了,搬家许可证。

    不仅如此,还特许他,把书带走。

    刘正为了,替蔡邕运书,不仅安排,兴汉商会的,张家车队,来回忙碌了三个月。

    还在楼桑村北,划出了万亩土地。

    命令:马钧设计,鲁肃监工。

    大兴土木,盖了一座“兴汉书城”。

    蔡邕是第一任城主,由此还定下了一个规矩:

    非校书有成者,不得入主!

    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就轮到蔡邕,带着珍稀版本,启程东去。

    蔡琰有了身孕,本来不宜,长途跋涉。

    然而洛阳城中,剑拔弩张,实在是,没有办法安胎。

    蔡邕怜惜女儿,只能含泪同意,带她一起前往幽州。

    陈到劝不住,只得让剑兵团,派出一个营,换装家兵服饰。

    由他们,沿途保护蔡邕父女。

    洛阳城中,又只剩下一堆,大老爷们儿了。

    中平三年,终于降临了。

    汉帝的病情,又加重了几分。

    整个人瘦骨嶙峋的,每次朝会,都看得刘正,心惊胆战的。

    兴汉侯刘正,经过新一轮的,升官之后,已经有了,上朝的资格。

    汉帝的反击,越来越强烈了。

    蔡邕离朝,卢植罢免。

    让中立的人,失去了立足之地。

    卢植自忖,没有必要,再赖在京师不走。

    于是他就,向汉帝辞行,回范阳郡老家,在兴汉书城,旁边的小湖边,盖起了卢氏学馆。

    与南山城中的仁善学馆,相对而立。

    卢氏学馆,注重儒门传统,只纳三教,不入九流,是人文的摇篮。

    仁善学馆,兼收并蓄,以务实为标准,百家同堂。

    卢氏重官身,仁善出栋梁。

    刘正觉得,应该给两座学馆,起两个全新的名字。

    于是就在,卢氏学馆落成的那天。

    正式将卢氏学馆,定名为:北山大学,卢植是名誉校长,校长由卢毓担任。

    对于仁善学馆,也不能厚此薄彼,正式赐名:南山大学。

    还一口气任命了,三位名誉校长:

    工部主事马钧,商部主事苏双,以及财政部主事糜竺。

    校长由太史慈的夫人,糜贞担任。

    这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位女校长,也是南山城,大力扶持南山大学的象征。

    卢植直接告诉卢毓:

    要是北山大学,竞争不过南山大学,他就要被逐出家门。

    卢毓压力山大,好在他聪明,以晚辈之身,求得蔡邕,做了客座教授。

    北山大学的名气,才算是正式的,打响了。

    北山学子,可以自由出入,兴汉书城。

    糜贞也没有闲着,借着身份便利,拉到了蔡琰这个外援。

    南山学子,照样自由出入,兴汉书城。

    蔡琰记忆力超群,将南山大学,百家名人的知识,归纳整理,装订成册。

    得书三千册,弥补了南山大学,底蕴不足的缺点。

    糜贞又借着,兴汉商会的便利,搜书九州。

    开版印刷之后,又与兴汉书城,互通有无。

    南山大学的藏书,很快就突破了十万册。

    卢毓也不甘示弱,凭借着卢门的影响力,向各世家,以书换书。

    北山大学的经典,也突破了十万册。

    南山大学,和北山大学之争。

    标志着——兴汉军的南山城,已经成了,汉室最大的,人文圣地。

    大学之道,在明鸣德!

    光明正大的,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了百家士子的最爱。

    刘正收到,南北争鸣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中平四年了。

    也是他,进入洛阳城的,第四个年头。

    汉帝的身体,已经彻底的垮掉了。

    天下豪强世家之间的,惨烈争夺与洗牌,更是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豫州大地,陈旬黄三家,刀光剑影。

    袁家也在一边零敲碎打,连袁术,都回汝南老家,亲自坐镇了。

    冀州大地,韩家正在,紧锣密鼓的布局。

    何进的何家,牢牢盘踞,在洛阳城和宛城,两个地方。

    弘农杨家,也不甘示弱,向中枢之地,发起了冲击。

    汉帝已经,无法掌控局面了。

    干脆让十常侍,煽风点火,给天下豪强世家,火上浇油。

    洛阳城的乱象,简直令天下人,目不暇接。

    蹇硕已经,锻炼成了,一把锋利的刀。

    借助天下豪强世家,之间的内斗,杀人如割草。

    董太后的董家,则是退出了冀州,朝着河东方向转移。

    新一轮的天下大乱,已经有了,来临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