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刘忠献玺(第2/2页)兴汉使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忠问:“忠勇海商贸易集团,赚的钱怎么分配呀?”

    刘正回答说:“按照兴汉军的法律,照章纳税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的钱,刘正没有越俎代庖,只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拥军爱民。

    刘忠的前半生,祸害百姓,无恶不作。

    对汉室百姓,欠下了累累血债,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弥补吧!

    跟随着兴汉军的脚步,一路向前,用忠勇海商贸易集团赚来的钱,替新纳入兴汉军,控制范围之内的百姓,重建家园。

    刘忠已经犯下的罪行,是永远都无法抹杀的。

    然而作为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掌舵人,刘忠可以办实事,办好事,不图留个好名声,只求能够赎罪。

    让汉室的百姓,少一点哭声。

    这是刘忠等人,唯一的出路。

    刘正心想,刘忠是罪大恶极之人,然而他赚钱的本领,勿庸置疑。

    不如发挥他的特长,用赚来的钱,帮助汉室百姓,脱离苦难。

    刘忠带着刘勇,离开了梅园。

    据说他们,拿着刘正的手令,去了泉州城。

    两人先到了南山大学,泉州分校,系统学习了半年。

    随后,他们又加入了,糜氏海商贸易集团,以掌柜之身,跑海商船队两年。

    五年之后,忠勇海商贸易集团,挂牌成立了。

    专业推广汉室美食,向海外输送,汉室的饮食文化。

    让化外之民,讲汉语,进汉食,行汉礼。

    当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之后,就会从心理上,认可汉室的文化。

    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第一步是推广美食,第二步是推广启蒙教育。

    谁想要与刘忠的集团做生意,就得讲汉语。

    翻译是不可能存在的职业,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商业贸易,若是中间存在着翻译,出了什么问题,把责任往翻译身上一推,又会是无休无止的扯皮。

    刘忠定下了一个霸王条款凡是想要,与忠勇海商贸易集团,做生意的集体或者是个人,都得讲汉语。

    用刘忠的话来说大家都当面锣,对面鼓的进行交易,没有中间环节。

    食品安全大于天,若是不懂汉语,造成了沟通上的障碍,最后出了什么问题的话,难道还要怪忠勇海商贸易集团,只用了汉语进行推广的吗?

    为了彼此的身心健康,讲汉语是合作的前提,否则就免谈。

    刘忠很霸气,让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起步,特别的艰难,差一点儿就破产了。

    这还是刘正得知消息之后,立即注资一亿贯,又制定了兴汉军对外食品贸易安全新标准。

    让忠勇海商贸易集团,旗下的速食生产公司,严格按照新标准,进行生产和包装。

    刘正更是大开方便之门,用兴汉军军用食品生产标准,向刘忠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提供了价值两亿贯的军需订单,这才挽救了忠勇海商贸易集团。

    刘正只有一个理由刘忠的汉语政策,值得兴汉军大力扶持与投资。

    乌桓楼班,是第一个与刘忠合作的人,迫于无奈,只能让乌桓人讲汉语。

    至于汉语的具体选择,刘忠选择的是兴汉军普通话。

    也就是按照刘正的讲话习惯,进行归纳整理,正式定名:汉语拼音,并且制定了相关的音调标准。

    以调定字义,以音取词义。

    刘忠这么做,不是为了拍马屁,而是让那些,接受了汉语拼音的人们他们讲出来的话,要让每一个兴汉军战士,都能听得懂。

    无障碍沟通,才能减少误会。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发生什么语言上的误会,那是要流血牺牲的。

    后来,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霸王条款,被兴汉商会的张世平会长,确立为:

    兴汉军普通话,作为兴汉商会贸易谈判与交流的,唯一指定语言。

    一切形式的法律条文,以兴汉军普通话的行文标准,进行制度化。

    当然了,既然是行业新标准,又是霸王条款。

    一开始很多人是坚决抵制的,然而美食的诱惑,总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接下来的状况,就是滚雪球了。

    这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兴汉军战士,拼命的讲方言。

    然而当地的百姓呢?

    义无反顾的讲起了,兴汉军普通话。

    这让各地的汉室百姓,接受起兴汉军的各项政策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沟通上的障碍。

    文化上的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统。

    刘正送走了刘忠之后,就不再过问十常侍的事情了。

    兴汉军关于十常侍的情报,一律进行了封档处理。

    然而关于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档案,却是横空出世了。

    坐在秘密基地的个人空间里,刘正开始了探索传国玉玺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