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孟津战役(第2/2页)兴汉使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铁骑,齐名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没有过人之处呢?

    现在看来,不怕死,就是白马义从,纵横辽东的杀手锏了。

    白马义从的第二次决死冲锋,宣告失败。

    邹丹握紧了手中的战刀,大吼一声:“第三个百人队,跟我上!”

    这是一场有进无退的战斗,邹丹觉悟了,白马义从的战士们,也觉悟了。

    甚至就连胯下的战马,也拿出了拼命的勇气。

    剩下的一千五百名白马义从,不约而同的发起了冲锋。

    邹丹的马撞在了城门上,城门瑟瑟发抖。

    邹丹向后跃起,马死,人活。

    那些来不及脱离马背的白马义从战士们,连人带马,撞上了城门。

    李肃站在孟津关瓮城的城楼上,看得一清二楚。

    这样的精锐之师,西凉铁骑,真的可以匹敌吗?

    李肃的信心不足,估计西凉铁骑,也会丧失信心了吧?

    孟津关的第一道城门,宣告被破。

    邹丹的肩膀上,插着一支白花花的羽箭。

    严纲带着,一队黑色的白马义从将士们,接替了邹丹,继续攻击瓮城。

    李肃看着李恬,见他一副见了鬼的模样,叹了一口气说:“小恬,传我将令撤!”

    李肃知道,孟津关城破,已经是必然的了。

    白马义从,用生命堆出来的战果,给了天下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李恬问:“将军,咱们还没有失败,为什么要撤退呢?”

    李肃回答说:“当大火无法阻挡白马义从的时候,西凉铁骑就已经败了。”

    硬撑着不走,只会让更多的人,死于非命。

    然而这并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

    这一仗,白马义从赢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西凉铁骑穿了鞋,就只能拱手认输了。

    李恬似懂非懂,他只听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西凉铁骑,输给了白马义从。

    李肃命令:

    西凉铁骑,退守偃师,保住洛阳城的东大门。

    当李肃进入偃师之后,徐荣,郭汜和樊稠,早就已经进城了。

    七万西凉铁骑,驻军偃师,开始了诸侯讨董的第三阶段。

    偃师战役,是洛阳会战的决定性战役。

    公孙瓒带着伤痕累累的白马义从将士们,一步一步的走进了孟津关。

    看着保存完整的关城,公孙瓒却高兴不起来。

    魏攸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欲言又止。

    公孙瓒问:“军师,仗打成这样,有意思吗?”

    魏攸回答说:“以烈士的血肉,换得了永不褪色的威名。”

    值与不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是一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题。

    白马义从,用生命换取了荣耀。

    公孙瓒问:“消灭了多少西凉铁骑呢?”

    魏攸回答说:“西凉铁骑,见势不妙就撤退了,一人未折。”

    公孙瓒无语了,花了天大的代价,又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呀!

    白马义从得了大义和孟津关,却牺牲了数以千计的将士。

    西凉铁骑失去了孟津关,人却完好无损。

    这一仗,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

    公孙瓒很是不甘心,白马义从拿命拼来的城池,居然是对手自主放弃的,这叫他情何以堪哪?

    公孙瓒让魏攸退下之后,悄悄的唤来了公孙纪。

    公孙瓒问:“白马义从,需要一场斩首过万的功劳,这件事情,你能办到吗?”

    公孙纪回答说:“没有问题。”

    就这样,公孙纪带着白马义从,开始了杀良冒功。

    旋门关,兴汉军大营之中。

    刘正看着手上的情报,脸色铁青,怒火中烧。

    刘正问:“奉孝,这就是秉持天下大义的诸侯联军吗?”

    郭嘉回答说:“侯爷,公孙瓒军也是没有办法呀!”

    付出了三千的伤亡,居然一名西凉铁骑也没有消灭,白马义从会干出那样的恶事,也就不奇怪了。

    刘正说:“沙场交锋,迁怒于平民。兴汉军,耻于与公孙瓒军为伍。”

    刘正命令:

    兴汉军,与公孙瓒军割袍断盟,同时昭告天下兴汉军,绝不与杀良冒功者为伍。

    让天下诸侯,都好自为之吧!

    贾诩说:“侯爷,这可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呀!”

    刘正说:“文和,兴汉军总得坚持自己的底线,不是吗?”

    刘正也清楚,公孙瓒那么做,只是为了替白马义从正名。

    然而此等歪风邪气,不可助涨,否则就助纣为虐了。

    贾诩闻言,也无法再劝了。

    毕竟公孙瓒军的做法,已经突破了兴汉军的底线。

    兴汉军要是没有什么表示的话,还有什么脸面参与讨董。

    刘正一直以来,都以为公孙瓒是枭雄,对外族狠,对自己人应该是不错的。

    然而事实证明坏人永远都是坏人,对其他人坏,对自己人更坏。

    白马义从,就是铁证。

    兴汉军的断盟宣言,很快就到了诸侯联军各部,引起了不同的反响。